第三單元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我們的現(xiàn)代用語中,也受到外來語的影響,學生對于外來語的接受比較快,這里可以讓學生在課上進行交流。
小結:語言是一種文化存在著差別,不存在優(yōu)劣。文化也存在差異,各有千秋。如果沒有文化的差異,世界將變得單調(diào)而毫無生機,我們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諧發(fā)展。
活動:尊重差異文化( p59 )
目的:引導學生認識到文化的差異會導致溝通的障礙,我們應該尊重其他文化,加強溝通和相互理解。
要求:教師可以講述教材中的故事(也可找兩個學生表演),還可以根據(jù)“教師教學用書”p93的材料補充故事,引導學生討論書中的問題。
1、得到別人的稱贊,你認為哪一種回答更加得體?你更習慣于怎樣回答?為什么?2、導致中外溝通障礙的原因是什么?這種障礙會對彼此的交往產(chǎn)生什么影響?3、這種溝通障礙有可能跨越嗎?如果有可能。誰該為此做出努力?該怎樣做出努力?
小結:對待文化差異我們有兩種態(tài)度,一是排斥,二是勾通。任何文化都有它的優(yōu)點,有它的價值,都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我們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主張平等交流,互相學習。
課堂小結:我們都是一個“地球村”的居民,各國人民之間的接觸和彼此的影響愈來愈深廣,“地球村”的村民們,讓我們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不斷溝通,拉近距離,共譜和諧的文化樂章。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第二課時 做友好往來的使者
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明確在日益開放的時代,與不同的文化共處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要善于學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yōu)點,珍惜、愛護各個國家、民族的文化,以開放的態(tài)度尊重不同的文化,同時更要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讓世界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
教學難點:如何面對文化沖突。
教學重點:明確保護多元文化的必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
導入新課: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日益開放,與不同文化共處已成為我們學生必須面臨的課題。面對不同的文化,我們僅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外來文化的滲透,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哪?今天我們學習第二框的內(nèi)容。
二、做友好往來的使者(板書)
1、開放的胸懷(板書)
活動:《小雪與mary》的故事( p61 )
目的:使學生明白面對不同的文化經(jīng)采取客觀平等的態(tài)度,應該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
要求:學生閱讀p61的內(nèi)容(可以以小品方式呈現(xiàn)故事),教師提出三個問題分組討論分析:1.如果你是mary,會怎么辦?2.我們能以“好”或“壞”來評價mary的處理方式嗎?3.有人說,在20世紀80年代,開放意味著喇叭褲、戴蛤蟆鏡。在今天,你認為開放的胸懷意味著什么?
小結: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懂得:面對不同的文化,應采取客觀、平等的態(tài)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尤其要學習、借鑒其他國家文化的長處。
活動:比利時交通文明
目的:使學生認識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長處,虛心學習其他文化優(yōu)點。
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安排的材料(p61-62),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材料讓學生結合具體情景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補充“日本645年的大化改新”的資料,因為日本的大化改新正是學習我國唐朝的先進文化、律令制度,實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結果,從630年起的200多年間,為了向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和典章制度,日本先后派遣唐使19次,實際到達的有13次。這對日本后來的發(fā)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