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相關鏈接”( p62 ),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在二戰期間保護日本名城奈良的故事,使學生理解保護多元文化的意義。
小結:我們應該理智地對待別人的長處。我國搞對外開放,從文化的視角看,就是基于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學習別國長處,用來發展自己。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世界的文化就是民族的文化。正是由于不同文化有其特有的價值,所以要尊重、珍惜和保護有益的文化,包括保護外國的文化。只有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保護,世界才會更精彩。這就是我們,面對文化多元化應取的態度,即“開放的胸懷”。
2、搭起文化橋梁(板書)
討論:外來文化的影響
目的:引導學生懂得對外來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批判地吸收。
要求:請學生列舉外來文化對我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影響,引導學生得出對外來文化應持的正確態度;教師可事先布置學生事先采訪一些人群,談談對“哈日族”、“哈韓族”的了解和評價,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相關資料,使學生能比較客觀評價“哈日族”與“哈韓族”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小結:學習外來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不能迷失了自我,而要批判地吸收。中華文化對促進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要了解并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我們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民族魂,是我們的根,弘揚民族精神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下面讓我們看一位中國小留學生發自異鄉的電子郵件。
學生看教材中電子郵件,并以此為背景材料,讓學生來探討書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如何面對文化差異,更好地融入當地主流文化中,做一名友好往來的使者。教師可以補充電影《刮痧》這一材料,加深理解。
小結:通過這個故事,使我們真正感受到在現實交往中不同文化之間沖突的激烈性,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的文化,加強宣傳、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爭做一名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課堂小結:略。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第三課時 網絡上的人際交往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網絡給我們打開了新的空間,使我們了解世界有了新的途徑;明確網絡有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并知道如何利用其優勢避免其劣勢;能清楚地意識到網絡是個工具,我們要學會的是怎樣用好這個工具。
教學難點:理解網絡是把雙刃劍。
教學重點:認識網絡的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理解網絡是把雙刃劍。
導入新課:利用本課課文中小梅的例子導人新課( p66 )讓學生設想如果生活在古代,會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并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如果沒有互聯網,小梅的病癥很難做出準確診斷,很可能延誤治療時間,從而失去生命。有了互聯網,小梅得到了世界各地醫生的幫助,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我們學習第六課 網絡交往新空間。
一、網絡上的人際交往(板書)
網絡生活豐富多彩,看新聞、聽音樂、查資料、教朋友,真是無所不能。那么現在的你有沒有“觸網”呢?并現場作一個《關于網絡交往的調查》。
1、你有沒有上過網?如果上過網,你每次上網的時間大概是多少?一周上網的總時間是多少?
2、 如果上過網,你在網上主要關注:a、新聞 b、學習資料 c、計算機方面的知識 d、音樂、影視 e、游戲 f、聊天 g、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