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窗外曉聲》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挖掘社會時政資源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是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樹立法律意識,弘揚民族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逐步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有效途徑。鑒于此,在八年級開設《窗外曉聲》這門學科興趣類選修課程。一、課程目標
《窗外曉聲》校本課程計劃通過組織一系列主題活動,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政治,學會思考與分析當前發生在國內外的新聞事件;拓展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辨證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學會用獨特的視角去看待時下社會現象和事件,激發學生的探究求知欲望,提升持續學習力;讓學生了解和關注社會,從而培養他們親近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和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等。
二、課程內容
《窗外曉聲》校本課程將以近些年來廣受社會輿論關注或學生比較關心的、對國內外局勢有重大影響的一系列時政熱點為課程資源,內容涉及發生在國內外的重大時事政治。該校本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側重于讓學生了解當今世界的國內外的時事政治,突出“現實性”;
側重于當今社會普遍比較關心的或學生普遍想了解的,對世界影響較大的時事政治,突出“典型性”;
側重于介紹某一時政熱點事件的歷史緣由及變化發展過程,并從政治、地理、歷史等角度進行綜合闡述,突出“系統性”;
對時事政治進行闡述的同時,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專門對有關政治術語進行集中解釋,有助于學生更準確地加以理解,突出“知識性”。
本學年初步擬定和組織以下系列主題活動:
序號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1
緒言:百年風云
1
2
金融危機
1
3
中國臺灣問題
2
4
中日釣魚島之爭
1
5
淺析保衛南海與我國的國防安全形勢
1
6
誰動了我的奶酪——食品安全問題
1
7
明明白白看兩會
1
8
淺析馬航失聯客機之謎
1
9
漫談“驢象之爭”——聊聊美國總統大選
1
10
錯綜復雜的中美關系
2
11
地震之瘍——建國以來的幾大地震簡介
1
12
暴恐事件
1
13
趣談社會流行語
1
14
當下娛樂節目帶給我們的思考
1
15
學習十八大精神
1
16
話說中國房價
1
17
關注我國民生改革
1
18
解析烏克蘭局勢
1
三、課程實施
(一)課時安排
《窗外曉聲》校本課程授課對象為八年級學生,學習時間安排為一學年,每周一課時,共20課時,原則上每次活動主題為一個專題研究。
(二)教學建議
師生以近期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為素材,篩繁就簡,去粗取精,摘取有意義、有價值、有影響的時政新聞進行專題研究。組織方式可以為課前時政述評、專題交流研討、時政小論文。教師在具體活動中可以這樣來組織:活動前可以布置學生通過網上查詢或其他報刊雜志等方式搜集、提取反映與所要研究的重大國內外時事政治相關的信息;每次活動之初,要求輪流由幾位學生上臺作3-5分鐘的時事述評,題材、內容可以自選;然后,由教師圍繞某一專題研究進行時政拓展,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國內外的重大時事政治,并了解它們發生原因和重要影響等;最后,在專題交流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嘗試撰寫時政小論文。
四、課程評價
(一)評價原則
堅持形成性評價,強調對過程的評價和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大膽、充分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激發他們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切實保證課程實施的效果。
(二)評價方式
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學生的課外資料收集、活動出勤、課堂的參與情況和時政小論文完成的水準等方面的表現,以優、良、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