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需要
教材從三個方面、不同側面,闡述了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以及維護公共利益應有的觀念與行為。
第四課“共同的需要”:“身邊的公共利益”從我們身邊的公共場所、公共設施、公共服務三個方面引導學生了解我們生活中的公共利益以及公共場所、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身邊的公共利益;“關涉全人類的公共利益”則將公共生活拓展到世界范圍,從國際安全、國際經濟、國際文化以及自然資源四個方面引導學生了解,世界范圍內的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以及人們為了維護全球公共利益所做的努力。
第五課“公私之間”是第四課內容的深化,從理性的高度分析了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相互依存,相互包含”闡述了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相輔相成的關系;“矛盾和沖突”闡述了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在某種意義上或在某些時候存在著的矛盾關系。這一課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到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極“左”思潮的影響,表現為對集體利益偏激的認識和對個人利益的忽視。市場經濟又帶來一些人盲目地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以損害公共利益為手段個人主義思潮。如何組織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就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第六課“公共利益的維護”:主要通過引導學生了解維護公共利益的主體以及維護方式,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形成公共意識,學會自覺主動地維護公共利益。“政府:公共利益的最大提供者和守護者”說明政府在公共利益提供和維護方面的職責。政府的職責就是進行公共管理,協調各方關系,維護公共利益。政府維護公共利益的手段很多,教科書主要介紹了行政、法律、經濟、突發事件的預警等方面。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了解更多的我國政府維護公共利益的具體措施,深刻掌握本部分內容。“非政府組織:道義性、公益性的社會力量”正像教科書所表述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非政府組織在公共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它們在謀求經濟公平和社會正義維護整個社會整體利益乃至全人類共同利益的旗幟下開展活動,是一種道義性、公益性的社會力量”。教科書還詳細介紹了非政府組織提供公共服務的領域、方式等。“履行分內的職責”闡述了公民個人在維護公共利益方面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在維護公共利益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任何組織都是由個人組成的,維……
第四課共同的需要
(一) 單項選擇題
公共場所是指人群經常聚集、供公眾使用或服務于人民大眾的活動場所,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反應一個國家、民族物質條件和精神文明的窗口。據此回答1---3題
1、對公共場所熟悉正確的是()①它是人們交往互動的公共生活空間②它不屬于某個特定的人或者團體③大家都可以出進,停留和使用④我們身邊都是公共場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屬于“公共場所”的是()①唐山科技館②南湖公園③百貨商場④華盛超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各種公共場所()a、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的基礎b、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c、為我們的正常生活與交往提供了基本的物質條件d、由于人類的過度使用和破壞,已沒有什么公共場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