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葉的蒸騰作用和結構
課 題 第5節 葉的蒸騰作用和結構 日 期教學
目標 1、了解蒸騰作用的基本含義及其意義。2、知道氣孔的分布狀況。
3、知道保衛細胞和氣孔的結構。4、完整地描述水、無機鹽的運輸路徑。
重點
難點 重點:蒸騰作用的基本含義、保衛細胞和氣孔的結構、水、無機鹽的運輸路徑
難點:實驗設計證明氣孔的存在、水、無機鹽的運輸路徑
【引入】我們知道將物體從低處運到高處是很費勁的(設置實驗讓學生體驗)。那么,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后,通過莖運往高高在上的葉、化、果和枝等.據估計1株玉米從出苗到收獲需消耗四、五百斤水。那么,完成這么復雜的生理過程,靠的是什么?
【實驗】植物的蒸騰作用
實驗說明:選用生長旺盛的闊葉植物,以及“不要透氣、澆水后陽光照射”,都是希望蒸騰作用能加強,而使實驗結果明顯,易于觀察。
實驗現象:能觀察到水珠的產生。
實驗結論:葉片中確實有水汽散發出來--蒸騰作用的存在。
一、蒸騰作用:
1、什么使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
2、蒸騰作用的意義:
⑴有效降低葉片溫度,使植物在強光下進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
⑵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動力,利于植物對水的吸收和運輸,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補充】植物幼小時,暴露在空氣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騰。成長植物的蒸騰部位主要在葉片。葉片蒸騰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角質層的蒸騰,叫做角質蒸騰;二是通過氣孔的蒸騰,叫做氣孔蒸騰,氣孔蒸騰是植物蒸騰作用的最主要方式。蒸騰作用的生理意義:它是植物吸收和運輸水分的主要動力,可加速無機鹽向地上部分運輸的速率,可降低植物體的溫度,使葉子在強光下進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植物蒸騰丟失的水量是很大的。自養的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必須和周圍環境發生氣體交換。因此,植物體內的水分就不可避免地要順著水勢梯度丟失,這是植物適應陸地生活的必然結果。適當地抑制蒸騰作用,不僅可減少水分消耗,而且對植物生長也有利。在高濕度條件下,植物生長比較茂盛。蔬菜等作物生產中,采用噴灌可提高空氣濕度,減少蒸騰,一般比土壤灌溉可增產。
【討論】蒸騰作用的影響因素
1、在春天的陽光下,水銀柱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水銀柱會上升。
--因為在春天的陽光下,使氣孔打開,且氣溫升高,蒸騰作用會加強。
2、放在烈日的陽光下,水銀柱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夏天的烈日下,水柱不會縮短。
--因為夏天的烈日下,氣孔會關閉,蒸騰作用基本停止。
3、放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水銀柱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陰濕的環境中,水銀柱會上升,但非常緩慢,甚至不易覺察。
--因為陰濕的環境中,濕度大,氣孔開放程度不大,蒸騰作用就弱。
4、用電吹風吹葉片,水銀柱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水銀柱會迅速上升。
--因為電吹風可以營造氣孔周圍的小氣候--水分散失快,氣溫高,蒸騰作用會加強。
5、設計關于蒸騰作用的實驗:
二、葉的結構
【引入】水是從葉的什么地方散發出來的呢?
【實驗】
實驗說明:
1、氯化鈷藍色濾紙:氯化鈷如果不含結晶水,則呈藍色,若含結晶水,則呈紅色。因此,向氯化鈷藍色濾紙呵氣,水汽會使濾紙變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