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怎樣呼吸的(通用3篇)
生物是怎樣呼吸的 篇1
課 題第4節 生物是怎樣呼吸的
日 期教學目標1、通過對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成分比較,認識空氣中氧氣對生物體生命活動的意義。了解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過程。2、了解動物的呼吸。3、了解植物的呼吸,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4、了解呼吸作用為人體內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重點難點重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呼吸作用。難點: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呼吸作用。【引言】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新陳代謝。呼吸就是生命的標志。生物只要活著,就要不停地呼吸。吸入外界地新鮮空氣,呼出體內地廢氣。那么,這種氣體交換在生物體內市怎樣進行的呢?一、人體的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問1】人通過呼吸,氣體的成分有什么變化? --呼出的氣體氧氣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同時水汽的含量也明顯增加。【問2】你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用澄清石灰水和白色的硫酸銅粉末。【講述】人體的氣體交換是在呼吸系統內進行的!咀x圖】我們來認識一下人體的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構成?這些器官分別有什么作用?1、人體呼吸系統的構成:呼吸道:鼻腔--阻擋和粘住灰塵、細菌,還能溫暖、濕潤空氣,感受氣味刺激咽--前后略扁的通道,是空氣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和氣管--氣體的通道,由軟骨作支架支氣管--管壁覆蓋著有纖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塵和細菌肺:肺泡--氣體交換的場所;特點:數目多、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布滿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有利于氣體交換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彈性!狙a充】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右支氣管進入左、右兩肺,形成樹枝狀的分支,在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許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繞著毛細血管。 2、呼吸運動:呼氣和吸氣使依靠膈肌和肋間肌的活動而產生的。吸氣時,膈肌收縮,橫膈扁平,外肋間肌收縮,內肋間肌放松,肋骨向上升及向外移,胸廓擴大;胸腔內的壓力減小,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氣流進入肺部。呼氣時,過程與之相反!狙a充】為什么嬰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胎兒的身體在母體內處于蜷縮狀態,胸腔很小,肺內沒有空氣。嬰兒剛出生時,由于環境的變化,胸廓突然擴大,肺也隨著擴張。這時候,嬰兒才第一次吸入空氣。吸氣之后,與吸氣有關的肌肉舒張,胸廓就縮小,肺隨著回縮,迫使肺內的部分氣體排出體外。當氣體由肺排出,經過喉部,沖擊喉腔中的聲帶時,引起聲帶的振動而發出聲音——嬰兒的第一次“啼哭”。這就是嬰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的緣由。3、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指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靜脈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靜脈血中的少。因此,靜脈血流經肺泡外的毛細血管時,如圖所示,氧便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同時,靜脈血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中。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靜脈血就變成了含氧豐富的動脈血。氧從肺泡進入血液以后,絕大部分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通過體循環,將氧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里。 【思考】呼吸時,吸進的空氣都能在肺部進行交換嗎?--不能全部。呼吸的全過程包括哪幾環節?
二、動物的呼吸:動物也要不停地呼吸來維持生命。【問】動物呼吸是吸入什么氣體,呼出什么氣體?【實驗】證明動物需要呼吸的實驗試管b的設置有對照的作用!緦嶒灛F象】試管a的紅色水滴向試管移動。【結論】動物和人一樣,也要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三、植物會呼吸嗎?【實驗】證明植物進行呼吸的實驗【實驗現象】1、澄清石灰水變混濁--說明有較多的二氧化碳生成。 2、有較多的小水滴出現 3、蠟燭熄滅--說明氧氣減少4、溫度升高--說明呼吸作用產生熱【結論】植物和空氣之間有氣體交換(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植物也要呼吸。【討論】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不同? --呼吸是指肺換氣,包括呼氣和吸氣。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發生反應,最終產生二氧化碳、水和其它產物,同時八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是一個復雜、多步驟的過程!拘〗Y】1、呼吸作用的一般概念 2、呼吸作用的反應式 3、呼吸作用的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4、呼吸作用的意義:呼吸作用在活細胞內進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體就迅速死亡。軼事記錄呼吸運動模型(動態操作)的使用不僅解決了呼吸系統的器官組成的解釋和功能的講解,而且直觀地讓學生知道了呼吸運動的具體過程。另外,肺泡和血液間的氣體交換的課件的使用也使學生形象地了解了肺泡地變化。課后反思本節內容需2課時完成。如果按教材要求做實驗的話,則需要3課時。原因是教材的實驗很難做,不切實際。第1課時把人的呼吸系統和氣體交換完成。由于實驗室有較完備的呼氣和吸氣模型,所以講解呼吸系統和呼吸運動都易于完成。第2課時證明動物需要呼吸的實驗則以講解為主,重點是搞懂實驗的設計和原理、現象等。而證明植物需要呼吸的實驗很成功,現象很明顯。當然只有2課時的話,復習小結的時間不多。
生物是怎樣呼吸的 篇2
這節課我決定重新教學吸氣和呼氣過程。先從空氣是從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開始講起,告訴學生吸氣時,空氣總是從外界進入體內,說明體內氣壓較小,而體內氣壓小的原因是氣體體積一定時胸腔體積擴大了,膈肌的收縮使膈膜下降,肋間外肌收縮肋間內肌的舒張使肋骨向上向外移動,這些都導致了胸腔體積的擴大(結合學生的親自感受)。最后讓學生自已發現:吸氣和呼氣是依*膈肌和肋間肌的活動產生的。
生物是怎樣呼吸的 篇3
關于人體的呼吸,為讓學生感受到呼吸的存在,引起學生的直覺分析,并針對“氣體是如何被 吸入人體的”、“呼吸運動是如何進行的”、“肺部是怎么進行氣體交換的”等問題讓學生產生了很多的猜測和假設,并通過模型結合多媒體動畫解決了呼吸系統的器官組成和功能的講解,而且直觀地讓學生知道了呼吸運動的具體過程。但是在學習肋間肌收縮與肋骨、胸骨位置變化引起胸腔體積變化導致氣壓變化時,學生普遍覺得不能理解。我決定下節課補講這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