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美術教案(人教版)
六、學生優秀作品展示 學生欣賞優秀作品,并分組討論,談談認識和體會。
七、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和實踐,我們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要再現現實生活中生動、自然的形象,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還要善于觀察和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征。
八、課后拓展 請同學們嘗試用寫實的手法進行美術創作,作品要融入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審美情趣。(主題自擬)
知識資料:
色相:也是產生色與色之間關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種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們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繽紛,在諸多色相中,紅、橙、黃、綠、藍、紫是最基本的色相,以它們為基礎依圓周等色相差環列,可得高純度的色相環,在此基礎上增加過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
明度:色彩的層次感、空間感都是依靠明度來表現的。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它可以不帶任何色相特征,僅通過黑、白、灰的關系表現出來。任何色彩都可以還原為明度關系來思考。無彩色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色彩明度的表現(見課件中圖)
(1) 黑、白、灰無彩色。
(2) 同一色相加白產生由深到淺的不同明度的差別。如:藍、淺藍、白。
(3) 同一色相加黑產生由淺到深的明度變化。如:綠、深綠、黑。
(4) 不同色相由于反射光線的強弱產生明度的差別。如:黃、橙、紅、紫、藍、綠等依次從高到低變化。
純度:色彩的色相感越明確,其純度也越高。黑、白、灰沒有色相傾向的無彩色的純度為零。不同彩色所能達到的純度是不同的,其中紅色純度最高,綠色純度最低,其余色相居中。(見課件中純度的表現圖)
(1) 固有色——物體本身的顏色。(展示靜物白色花瓶、紅色玫瑰等)
(2) 環境色——不同環境影響下呈現的色彩。(如白色襯布對靜物固有色彩的影響)
(3) 光源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對物體固有色的影響。
第三課時
課題:美術可以表現主觀情感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欣賞表現主觀情感的美術作品,體驗其視覺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掌握有關主觀情感表現的知識,使學生對在美術創作中表達主觀情感、創作思維過程、形象塑造方法等有初步體驗,從而加深對表現性美術作品基本特征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師生對作品藝術形象的分析、評述和討論,使學生了解表現性美術作品通過造型、色彩及構圖手段所傳達的內在含義。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及學會觀察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教學重點:
對表現主觀情感的美術作品所包含的造型手段、表現手段及作品所傳達情感的理解。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藝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美術作品情感心緒的表現。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一、引導階段 引導學生看背投,播放一組作品圖片,有中外畫家的表現性美術作品和兼有再現、表現兩種方法而偏重于表現的美術作品。 觀看視頻,直觀的了解再現、表現兩種方法。 以直觀的形象導入,加強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