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課標版美術教案七年級上
六、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教學方法:
(一)貧困地區(動式學習方式)
通過老師展示搭配優秀范例,講解服裝搭配的法則和要點,使學生了解相關知識,欣賞一些好的搭配實例,特別注意結合當地著裝習慣和經濟水平進行引導,尊重學生的審美傾向。作業:選擇一名同學,為他設計4季服裝。用剪貼的形式,利用紙與布的不同質地(薄、厚、粗糙、光滑)、不同顏色制作服飾搭配方案,也可以用繪畫的方法完成。然后全班共同點評,評出最佳設計組。老師輪流在各組輔導,起到點撥、引導的作用。注意啟發學生運用集體的智慧,一起出點子、想辦法,做出滿意的設計。
(二)探究式教學
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思考題,在導人新課時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用這個辦法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的認知程度,并可以通過這幾個問題,使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好奇感和學習興趣,然后進入新課。讓學生提出有關問題,全班同學解答,對沒有把握的問題,由教師啟發、引導得出正確結論,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最后,教師總結。作業:給自己喜歡的人(老師、同學、父母、兄弟等)設計任意一款服裝,并談談自己的設計意圖。
課前提問:
1、要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為什么?
即使你一言不發,你的穿著打扮已告訴他人。服飾作為一種符號和象征,可以表明你的身份、個性、氣質,也可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美國科學家兼政治家本杰明·富蘭克林說:“飲食也許可以隨心所欲,穿衣卻得考慮給他人的印象。” 服裝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服裝好比信號燈,可以吸引他人做進一步的交往,也可以警告他人使之退避三舍。認真裝飾自己,以取得他人的好感,并非不光彩,這正是尊重他人,表達善意、傳遞友情的一種方式。
2、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形象變美?
漂亮的款式、流暢的線條、和諧的色彩、精致的做工、新奇的構想,以及衣料的質地和當今流行的趨勢等,這些都是服飾美的要素,但重要的是適合你的個性、身份、年齡、氣質,并且與季節相符,盲目追求所謂時尚,無視氣候和周圍條件的裝束,只能是不倫不類,貽笑大方。并且美是內在與外在的結合,豐富的內心加上美麗的外表,才是真正的美。
3、如果你拿來一件衣服問我美不美,我會怎樣回答?
同一人穿不同的服裝,效果完全不同。所以衣服只有穿在人身上才能獲得生命。衣服不像畫一樣,掛在墻上讓人欣賞,也不像雕塑那樣立在公共空間公開展示。衣服從一開始就與人聯系在一起。因此服飾美是人的外在形體與內在素養的共同展示,無法與人分開。服裝配穿應考慮who (誰穿)、where(在哪穿)、time(什么時候) what(穿什么)。如:面料的選擇要與款式相符,色彩要與你的皮膚、頭發相配,花形要適合你的身材,保暖的程度與環境和氣候相適應,剪裁縫制精到,穿著得體等等。
(三)互動式教學
教師在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人物服飾的描寫,(以服飾描寫為主)學生摘抄后,分組探討。根據文中描寫的人的氣質、職業、性格和所在的場合、時間,研究其款式、色彩,并對服裝描述不完整的部分,學生自己補充完整。(教師要特別指出,學生對文中的人物要深人、全面地了解,才能對人物進行真實、細致的描繪。)最后用畫筆描繪出來或用彩紙、布頭等材料粘貼出來。讓學生評論誰設計的搭配方案最準確、最理想。最后,教師總結點評,指出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