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5課 花圃
(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對設計構思加以簡單的描述)
3、基本形確定了我們要把它組合成由n個基本形組合起來的新圖形,那么我們采用什么樣的辦法讓每一個基本形一致呢?(學生的回答中會出現對折、折疊、復印、畫好一個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師應該對這些想法進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鏤印的方法的話,可以順水推舟具體分析,如果沒有人提到的話,可以說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師著重講解鏤印的方法)
4、鏤印的制作步驟:(進行現場演示)
a、描稿 構圖飽滿,要考慮問樣點線結構的連接關系
b、 鏤刻 正稿、反稿;刻線要流暢光滑
c、漏印 固定鏤稿,刷色“濃、純、鮮、勻”
三、課堂作業:(活動、實踐)
今天請同學們再做一回花匠,運用生活中你喜歡的、或有意義的、 有情趣的形象,通過老師今天講到的創意活動設計出具有新的象征意義的圖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將自己畫好的設計稿拼貼到黑板上老師準備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組合成一個大花圃。
(學生作業的過程中老師要不停的巡視,并多與學生交談,詢問其創作意圖、構思,多啟發學生鍛煉其對自己設計構思的評述能力)
四、課堂小結:
采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一幅畫進行評價。
你喜歡________同學的畫,因為:
立意健康 骨式準確 瓣形一致 構圖飽滿 色彩鮮明 制作精細
(請在符合的項目下打勾)
[圖片]圖片資料
[分析]教材分析 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5課 花圃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選擇花卉圖案設計為教學內容。教材改變傳統圖案教學思路,對從寫生到變形設計的課序安排做出調整。按照課程標準第四學段“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有關要求和建議,教材通過花卉圖案變形、圖形置換兩個學習活動的設置,重點突出圖形置換手法的運用,讓學生體會創意活動的有趣,強調學生圖形創意過程中設計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材以沃霍爾的絲網版畫《花》導入,這幅畫介于圖案形與自然形之間,用色彩平涂的方式強化出俯視下花的外形美,暗示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教材中還展示不同瓣式花形的俯視圖片,提示學生收集花卉資料時對花的骨式瓣形給予關注。在“活動一”中結合基礎圖案設計中簡化手法的運用,要求學生畫出花的骨式、瓣形,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活動二”是在“活動一”的圖形變化的基礎上進行形的置換。任何物體與生命體都是根據結構和功能的需要進行合理組合的,而圖形藝術不同,它使生活與理想在視覺上融為一體成為可能。許多設計師用反常理、反常規的表現形式——意與形的轉換增大沖擊力度,加強作品的表現力。本課通過富有趣味的訓練使學生了解這種設計方法,保持花的基本骨式,而花瓣被其他形置換產生新圖形,這圖形不是花,但使人聯想到花,它賦予花的圖形以新的意義,這種奇思妙想的練習能增強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教材中提供了兩個置換圖形的范例給學生參考,分別是五瓣與四瓣骨式,通過置換圖形產生新的意義與視覺美感。教材中還指出兩種思考途徑,即置換圖形可以從相似形和非相似形方面考慮,相似形易于置換,而非相似形通過簡化、夸張,也能達到好的效果。教學應重在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開闊學生思路。“活動二”還設置了一個集體活動,即把全班同學的作業按一定方式組合成一個大花圃,重在培養學生協調圖案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加強學生的協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