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5課 花圃
教材中評價建議給學生學習提供了一定指向,也提供給教師對教學效果評估以一定的參考。
資料庫中對一些名詞作出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學習大空間一欄中介紹了鏤印的制作方法,并提供了置換圖形的多種思考途徑,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這種創意手法。
二、教學目標 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5課 花圃
*能較好地運用簡化和夸張的手法設計花卉圖案,并選擇合適的形進行形的置換練習。
*能較好地運用圖案制作技法來實現自己的設計方案,體現對自然、對生活的關愛之情。
*能增強設計意識,在個性表現的學習中發展形象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
三、教學思路
教材篇首選擇了沃霍爾的作品,可用于課題導入,也可在自然花轉換到圖案花的過程中欣賞,有利于學生尋找自然花和圖案花的異同。
“活動一”安排了學生進行討論和設計花卉圖案的活動,為此教材提供了俯視花卉圖片和圖案設計過程的圖片,一方面對圖案的取材范圍予以了規定,即更多關注瓣數少且中心對稱的花卉,另一方面對圖案設計制作的方法給予了提示。
教材結合“活動二”用較大版面安排了圖形置換方法的圖示,強調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幫助學生了解進行這種創意活動的手法,擴展了設計思路,對學生設計置換圖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教材還對骨式繪制的方法提供了圖示,旨在要求圖形制作要規范,教學中對必要的制作技術應予指導。根據“活動二”中集體活動要求,教材安排了12幅學生作業,組成花圃,呼應課題,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對學生設計有啟示作用。
課前應做好準備工作,例如鮮花、花卉圖案、應用花卉圖案的實物、置換圖形、圖案繪制工具、展板等。安排學生采用不同途徑收集有關花的文字圖形資料,如在雜志上或其他地方尋找各種花的圖片,進行實地寫生,收集描寫花的詩句、散文等,還可以安排學生布置教室烘托氣氛。學生要準備繪制工具,如毛筆、尺子、水粉顏料等。
學生討論環節要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問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興趣。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制作,一方面加強學生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便于工具的合理使用。在粘貼置換圖形組成花圃的活動中可以采用競賽的形式,確保教學進度。學生制作技術的優劣直接影響呈現的效果,教師在選擇某一種制作方法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水平,估計可能發生的問題,對細節做詳細指導,培養學生的技術意識。
教學中啟發學生以花為主題展開討論(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花、喜歡的理由、花的象征意義,以及收集花的資料過程中的體會、感悟等),引發學生對自然生命的關愛。通過欣賞分析不同俯視花朵的瓣形骨式,讓學生了解花形特點,從自然形到圖案形過渡,比較自然花和圖案花的相似點與差別,找出圖案花的規律,感受圖案美。此時可以安排學生動手練習,按照正確的作圖方法概括地畫出喜歡的花的骨式瓣形(畫外框——定骨架——畫出單個瓣形——復制瓣形),進一步掌握圖案規律,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也為下一階段學習作準備。欣賞圖形置換的畫面以及置換了花瓣形的新圖形,使學生了解置換圖形是美術創意設計的重要手法,過渡到第二階段的學習。組織學生展開討論(生活中有什么喜歡的、有意義的或有情趣的形象能置換花瓣形),提示學生置換的圖形應是具有花的積極意義的新圖形。可以提供學生兩種思路:相似形的置換(在生活中能找到與花瓣形相似的物體,通過置換達到意外效果)、不相似形的置換(有些看來不相似形的物體,設計時通過簡化、夸張與有規律的骨式組合會產生新的視覺美感)。還可以從其他途徑獲取靈感,學生畫出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