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第 5 課 查看其他電腦上的信息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網絡和網絡的作用。 2 、能使用網上鄰居查找其他電腦上的信息,并獲取信息。 課時安排: 1 課時。 課前準備: 調試好 windowsnt 或 windows 對等網,為每臺計算機設置好共享。 教學重點: 查找并獲取其他電腦上的信息。 教學難點:了解網絡和網絡的作用。 教學建議: 1 、凡將地理位置上分散且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及附屬設備,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按不同的結構連接起來,配以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能進行信息交換及資源共享的系統,稱為計算機網絡。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比較難以理解,對學生要求不宜過高,學生只要知道把許多電腦連在一起,能進行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就形成了網絡。 2 、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網絡的類型和特點:網絡在應用上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為局域網絡( local area network ,簡稱 lan ),另一種為廣域網絡( wide area network ,簡稱 wan ) 網絡具有以下特點: ( 1 )設備共享 網絡中的外部設備可以共享,比如所有的用戶都可以使用網絡中的一臺打印機,這樣可以節省設備。 ( 2 )資源共享 網絡最大的特色是資源共享,在網絡中只要有一個程序或數據文件,所有的用戶都能使用它。 ( 3 )信息交換與傳遞 在網絡上可以很方便的將信息發送給其他用戶,同時也能收到來自其他用戶的信息。 3 、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通過網絡查找信息、獲取信息,體驗網絡所帶來的極大便利,這個目的需要通過使用“網上鄰居”來實現。當網絡上的每個用戶設置好電腦的共享以后,就可以通過網上鄰居來訪問其他用戶的電腦了。查看其他電腦上信息比較方便,獲以其他電腦上的信息有一定的難度,這里老師可以通過演示讓學生看明白。先從其他用戶的電腦上找到看書需要的信息,然后將其選中,單擊“復制”,最后將其粘貼到自己電腦上的相應文件夾里。
第 6 課 網上沖浪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因特網的組成。 2 .能啟動、退出網絡瀏覽器。 3 .掌握進入目的網頁的兩種方法,①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②通過鏈接。 4 .了解網站的概念。 課時安排: 1 課時 課前準備: 1 .安裝好網絡協議及瀏覽器,使每臺計算機都能順利地瀏覽網頁。 2 .下載“中國科普博覽”網站(至少三層網頁)。 教學重點: 進入目的網頁的兩種方法。 教學難點: 1 .因特網的組成。 2 .通過輸入網址進入指定網頁。 教學建議 1 .因特網的應用和組成,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比較難以理解,對學生要求不宜過高。只要在原來局域網的基礎上擴充到全世界范圍就行了,對于因特網的應用,可以結合第 4 冊的第 1 課中“電腦的發展”部分 2 .由于這是第一次讓學生接觸因特網,在講了兩種進入網頁的方法后,要讓學生多練習。 3 .對于通過“鏈接”進入網頁,教材中的例子都是在同一個網站中瀏覽,但在練習中提供了從一個網站鏈接到另一網站的例子。 4 .在本課中,網頁的返回和轉移,使用返回鏈接或其他網頁的鏈接,而不用〖前進〗、〖后退〗按鈕。 5 .教學中要具體提出兩種瀏覽指定網頁的方法。 6 .考慮到學校里一般不會讓每位學生直接撥號上網,并且撥號前的網絡設置也較復雜。但家庭里上網還是以撥號上網的居多,因此這部分內容還是要讓學生有所了解,只是難度不能太大。教材中將撥號上網作為閱讀材料來處理,由教師根據課時和學生實際情況,安排課堂講解或學生自己學習。這里,不要求學生進行網絡安裝和設置(如 tcp/ip 協議、撥號網絡等),主要了解撥號準備、撥號過程和信號燈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