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會》教學設計及反思
學生回答,師補充:依附性
播放課件:特征二:同學們,當你們有一個好消息的時候,你們會怎樣?學生回答:我們會告訴身邊的好朋友或親人。
對了,你們的好消息這時就是信息,這個信息馬上會一傳十,十傳百。這說明信息可以用來怎樣?
學生回答,師補充:傳遞。
播放課件:特征三:提問: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那你我各自有多少個蘋果?學生回答:各一個。再次提問: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我們每人有多少種思想?
學生回答:兩種思想。
師:我們在交換思想時也即在交換信息,信息在我們之間傳遞著。這說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中一個特征:共享性。
師總結:所有的信息都具有這三種特征,是哪三種呢?
學生回答:依附性、傳遞性、共享性。
三、指導學生認識信息的作用
師:下面有兩個例子,請同學們討論,信息可以給我們帶來怎樣的作用?
播放課件:
例1:張三是一名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大學期間學習成績優秀。為了尋找合適的工作,他及時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渠道了解到今年7月份全省要招考公務員,上網查詢招考中正好有符合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位。于是他集中精力學習相關考試科目,通過努力,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了一名公務員。
例2:90年代隨著紡織業的興盛,棉花的價格上升了很多,給棉農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入,第二年棉農或更多的農民投入棉花種植業。造成今年棉花供大于求,價格,致使大部分棉農虧了本。
學生討論兩個例子的不同作用。
學生:第一個例子張三充分利用各種信息,通過努力獲得了工作。第二例子棉農沒有經過科學論證,錯誤的利用了信息致使種植棉花虧本。
師:看來,正確的信息能夠給我們帶來好的正面作用,為我們服務。相反,錯誤的信息會給我們帶來危害。信息有正反兩方面,我們要正確辨別信息的真偽,讓信息為我們服務。
四、小結布置任務
1.小組選擇其中一個題目,討論、匯報結果:
播放課件:
1.如果你要買一臺電腦,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準備通過哪些途徑去獲取這些信息。
2.假如現在是xx年,全運會在我省舉辦,你準備去觀看全運會,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去獲取。
2.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
學生甲:買電腦首先要了解哪個地方賣電腦,電腦的價格、電腦的配置。
學生乙:這些信息可以從朋友、電腦老師、電視、報紙、網絡了解。
學生丙:觀看全運會首先了解舉辦哪些體育項目?在哪個地市舉行?這類項目什么時候舉行?怎樣買票?若去做什么交通工具去等等?
學生乙:這些信息可以從朋友、電視、報紙、網絡了解到。
師小結:在信息時代,誰感知到、認識到并擁有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誰就擁有成功的機會。如果你想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具備收集、整理、傳遞、發布、應用信息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學好這門課──信息技術。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一開始就設問:“我們這門課叫什么名稱?”,突出信息技術課中的“信息”和“信息技術”這兩個關鍵詞。然后從學生感興趣的一幅圖片、一段錄像入手,讓他們說出從中看到、感受到的東西,引出信息的概念。“一切存在都有信息,信息是客觀事物運動狀態及方式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