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經濟小能手》教學設計
2.體會excel電子表格的優勢,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公式的設計與輸入;
2.常用函數的使用(sum、average)。
難點:1.構建公式和函數時單元格地址的運用;
2.填充柄的靈活運用。
【教學準備】
1.教師為學生設計幾個細化的任務;
2.打開多媒體電腦教室的教師機和學生機,保證電腦教室的廣播系統工作正常;
3.在教師機上新建“學生作業”文件夾,并將其設為共享文件夾,在該文件夾中存入學生完成作業所需的文件;
【教學模式選擇】
“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中“導入”是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必需環節,課堂的導入是學生主體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為整堂課的和諧自然發展定下基調。
因此我創設情境,整堂課圍繞“我是經濟小能手”的主題開展教學活動。在導入中通過對日常家庭飲食開銷的預算,引入excel中用公式和函數的計算。“飲食預算”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關,激起學生很大的關注和興趣,也利于教師繼續開展下面的教學活動。
第一個環節,緊接著延續導入中的問題講解公式的作用以及格式,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學以致用,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且注意力高度集中。顯然本節課學生僅僅處于對知識點的理解還遠遠不夠,因此教師通過讓學生完成“初級實踐(表1、表2、表3、表4)”工作表學習公式的設計與輸入,教師設計的四個表格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強化,讓學生處于解決一個問題后再拋出一個新的問題,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狀態,通過意義建構,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積累知識技能,不斷地提高學習能力。
第二個環節,學生有一定的能力差異,這種差異性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在本節課中教師抓住學生間存在的差異問題設計了下面的教學活動(通過“深入實踐(問題1、2、3、4)”工作表學習常用函數的使用),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從公式應用到函數應用的過渡;二是減少了能力較弱學生的懶惰心理,促使他們與其他同學共同學習。隨著問題1、2、3、4的深入,不僅學習目標得到很好的落實,而且學生的綜合素養也得到了一定的培養。
第三個環節,教師設計了提高任務,稍有些難度。一是為了提供個別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機會;二是為了提供充足的時間使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任務,緩和學習氛圍,不讓學生處于過度緊張的學習狀態;三是激勵學生的競爭意識,爭當學習先鋒。
最后在小結中通過集體做選擇題、判斷題強化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教學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想
創設情境,通過對飲食開銷的預算,引入excel中用公式和函數計算
幻燈片講解
公式的作用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無論穿衣、飲食、住宿還是交通都要花錢。
與學生交流是否預算過自家的飲食開銷。
為學生提供excel文件。
將班級學生分為4組計算。
假設日均飲食消費不超過30元視為合理消費,找出不合理消費的家庭。
詢問學生結果以及計算方式,提問:你的方法方便嗎?excel表格的優勢到底有哪些?
引入excel的優點:計算,可以用公式和函數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