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郵件的申請、收發》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課題】
《電子郵件的申請、收發》
【內容分析】
1.教材位置和教學內容
《電子郵件的申請、收發》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信息技術第三冊第十八、十九課內容,根據我校學生和教材實際,將《申請免費電子郵箱》和《使用web方式收發郵件》合為一體,重新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順序。
2.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前后聯系
本課題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上網沖浪的基本技巧和電子郵件基礎知識理論的基礎上安排的,內容豐富,靈活有趣,實用性很強;既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又可幫助學生進一步學會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在知識探索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養,同時通過本節課學習可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是一節具有較強探索價值的課題。
【教學目的】
1.掌握電子郵件的申請、收發;
2.了解電子郵件列表結構,了解附件發送;
3.借助幫助信息,大膽探索;
【難點、重點】
重點:如何編寫、發送電子郵件;
難點:如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性;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具備實時性,開放性等特點,我采用了基于網絡環境下“任務驅動,強化實踐”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top多媒體控制系統屏幕廣播功能實時演示、講述;同時,利用互聯網在線功能實現跨時空信息交流,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留言板上發帖子或使用電子郵件及小組討論的形式尋求幫助,既掌握了知識的學習,又增強了交流和協同工作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本課我的教學設計是以“強化實踐”為本,為此我增加了課堂互動練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實踐過程中,自主學習,自由體驗,同時利用網絡的開放性,讓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教師力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中具體幾個環節:
1.復習舊知識
我用復習舊知識作為本節課的開場的理由是:電子郵件的申請、收發知識與上一節的電子郵件的基礎知識有密切聯系。復習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a.電子郵件的定義;b.電子郵件的特點(速度快、高效、方便、價廉);c.電子郵件收發原理;d.電子郵件地址格式;讓學生回答電子郵件地址格式的定義,這樣讓學生對電子郵件有清晰的認識,為下面引出本節課題作鋪墊,讓學生產生激情去體會電子郵件奇特的功能。
2.新課引入
在抽同學回答問題后,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本節課學習電子郵件的申請、收發,隨著internet的發展,電子郵件正在迅速地在世界范圍普及,正如比爾蓋次所預言的那樣,在未來的5年后,我們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電子郵件地址,這節課我們就來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
3.新課講述
(1)電子郵箱的申請:
我以(中華網)為例給學生演示電子郵箱的申請,打開中華網主頁,告訴學生如果有中華網的電子郵箱了,就進行登錄(帳號、密碼);否則第一次使用,申請免費郵箱;在申請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
問題: ① (強調主機名)讓學生辨別用戶名,主機名,這樣讓學生鞏固舊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