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音樂走進美國爵士樂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
美國音樂中節奏、變音,小組探究合作交流學習后師生的未知領域。
【教學難點】
學生在表演、欣賞、體驗、創作、交流活動的基礎上,培養其對美國音樂文化的體驗、探究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研究點選擇】
1 通過小組探究分組展示的方式導入課堂,嘗試以學生貫穿主線,學生分組陳述研究成果的方式,拉近學生與課題的距離,找到同齡人共同關注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問題意識。
2 通過多媒體音樂軟件創作作品 ,將美國爵士樂常見的節奏、變音,作為創作模板,使學生明白音樂風格 中具有決定意義的節奏、音階,對于風格的巨大影響。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歸納的能力。3 通過知識延伸、拓展、即興創作的方式,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勇于探索的精神,建立正確公正客觀的評價機制。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方式,在提高審美品位的同時,增強了學生進行體驗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培養他們欣賞、質疑、解疑和總結的能力。
【教學用具】1.教師準備多媒體音響設備、多媒體課件、cakewalk音樂軟件、midi音樂軟件、打擊樂器、課前小組探究材料審核、口風琴、手風琴等。2.學生準備 音樂課本、筆記本電腦6臺、其他樂器若干【教學環境】1.硬環境有多媒體設備的音樂教室。2.軟環境營造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的軟環境3.座位形式馬蹄型。【課的類型】 探究課型【教學課時】 1課時(40分鐘)。【板書設計】見ppt.課件 走進美國爵士樂 【教學技術的使用學習資源的組織】 1、課堂前期,對學生進行音樂軟件(cakewalk軟件、green wood簡譜軟件)的使用介紹,要求學生能夠熟悉軟件的操作,并嘗試根據美國爵士樂的節奏、變音進行簡單旋律的仿寫,用于課堂作品展示。 2、立足音樂學科特點,將學生分組為:確定不同的分工,讓各個小組同學對美國爵士樂的起源、發展、特性等進行探究。 3、學生精品課的設置,要體現當代學生的思想、愛好、興趣,找到學生共同關注的話題,把握本課主題,對學生上課的內容教師前期要進行審核。 4、學生分組自行準備手提電腦,安裝好相關音樂軟件,前期有學生嘗試創作的優秀作品教師給予整理,打印樂譜等,通過實際創作,感受美國爵士樂的風格、特點等,讓同學明白音樂創作離我們并不遙遠,鼓勵學生創作。【教學設計指導思想】激發學生自主地開展探究式的學習興趣,逐步體驗到音樂的快樂,改變學生以往常規的學習音樂的模式,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熱情,我根據自己多年教育經驗,以初一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娛樂者》為基本素材,結合電腦音樂制作、片段創作、多媒體技術等諸多元素,進行音樂課堂拓展探究學習,豐富學生視野;挖掘學生創作潛力;激發學習音樂的熱情;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音樂審美品味;力求體現將《上海市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滲透與課堂教學當中。本課以初一年級美洲映像為單元背景,重點了解美國爵士樂的起源、特點、節奏與變音,讓學生通過藝術實踐,加深對美國爵士樂的了解,最終產生對美國精神和文化的認同,體現德育教育思想和理念,完成學科滲透、學科整合、情感線索的發展,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藝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將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煥發勃勃生機。本課的難點也是課堂的亮點:要求學生前期對美國爵士樂進行音樂的創編、探究,根據《娛樂者》進行節奏、音樂的梳理,而后根據該作品分析美國音樂所具有的共同風格、特點,這是一個連環的動作,具有較強的創造性、挑戰性。綜上所述,本課選擇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作為本課的總體設計。所謂自主探究式學習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見下頁)【思維導圖】(略)【教學過程與教學步驟的解析】學習內容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