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音樂《走近貝多芬》課程設計教案
3、 在運動感知中體驗音樂情感
“從頭到腳提供敏感和力量”,小提琴大師梅紐因說在演奏中必須讓技巧,情感同運動器官相互協調使之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才能有效的表達音樂情感,唱歌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技巧和理解能力以后,就要注意調動歌唱中運動感知的情感,運動器官對音樂情緒敏感、調動快,則能將情感活力導向歌喉,使情有所傾,能有所向,在歌唱中注入他內心的狂風暴雨、熾熱渴望、活潑的力量和歡樂的情緒等,音樂的傳達與運動表情就能在共同的節拍中達到和諧美。聲樂教學具有抽象性,對于掌握歌唱表情,呼吸、共鳴等技巧常用微笑、聞花香、含水、嘆氣來啟發,以調整學生歌唱時的運動狀態,然后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聲情并茂的范唱引導學生將情感投入到歌曲《歡樂頌》情境之中,以調動歌唱時的音樂情感體驗,使學生明了“感人之聲,莫過于情”的道理。
四、 主要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情感狀態,優選設計最能激發、調動情感的教學方法,以確保情感的最佳效應。下面介紹本節課所采用的幾種方法。
1、“賞樂——入情”法
2、“參與——動情”法
3、“設境——激情”法
五、 教學程序
在本課中我從作曲家生平故事入手激趣,接著引導學生在欣賞感受中深化情感體驗,最后在歌曲的演唱和對歌曲精神以及作曲家品質的探求中延伸到對身邊發生的人和事的看法上,使審美體驗得以升華。
1、 情感喚起
(1)欣賞貝多芬傳記影片失聰片斷。(賦予音樂以生命,讓學生感動。我用貝多芬雙耳失聰的故事感染學生,讓學生心靈受到震撼,由影片的領悟到聽音樂的感動,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弦。)
(2)討論講述貝多芬其人其事。(與音樂教材同步的語文課文有一篇關于貝多芬的文章,同學們根據自己曾經的了解和查找的資料,這個環節萬全可以教給學生去展示討論。這樣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進而加深對貝多芬的了解和崇拜。)
2、 情感深入
這個環節是通過欣賞貝多芬幾個有代表性的作品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去了解不一樣的貝多芬,一個才華橫溢的貝多芬。
(1) 欣賞《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片斷 (勇敢的貝多芬)。
(2) 欣賞《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片斷(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渴望的貝多芬)。
(3) 欣賞《月光奏鳴曲》、《獻給愛麗絲》(浪漫、細膩的貝多芬)。
(4) 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片斷(擁有崇高理想的貝多芬)。
3、 情感的外化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前面的大量的聽賞都是為這部分作鋪墊,也是對貝多芬精神的探索,同學們通過演唱、討論等方式把貝多芬作品里的人文精神和當今社會生活以及身邊的人和事相聯系得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使教學目標中最重要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實現。
(1) 演唱《歡樂頌》(前面提到的情感體驗實現的三個途徑,最后指出的通過運動感知體驗音樂,這個環節就是它的具體體現。同學們經過看影片――討論講述――欣賞音樂――演唱作品,這樣就能夠更好的表現歌曲進而實現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