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音樂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悠遠古風
《悠遠古風》
音樂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有演唱《陽關三疊》、《江河萬古流》,欣賞《滾滾長江東逝水》、《懷古》、《梅花三弄》等,我選用了演唱《陽關三疊》、欣賞塤獨奏《懷古》、編鐘與樂隊《梅花三弄》,補充欣賞古琴曲《流水》等。
教學目標:
1.感受琴歌《陽關三疊》的古樸風格,在領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演唱該作品。了解五聲調式的結構及特點。
2.領略古代音樂的風格與魅力,對塤、編鐘、古琴等古代樂器的形狀、演奏方法等有所了解,并能聽辯其音色。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陽關三疊》,感受中國古代音樂作品厚重的人文內涵。
教學難點:歌曲中附點音符、八度大跳音程、切分節奏的演唱及古代樂器音色的分辨。
教學設計思想:
本單元以《悠遠古風》為題, 通過演唱與感受,了解中國古代音樂的輝煌與成就,啟迪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拓寬音樂視野,增進他們對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熱愛之情。
本課的教學內容文化底蘊比較濃厚,所學習的內容與學生可能有一定距離,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參與教學實踐,是教與學能否順利展開的關鍵。怎樣使學生從不知→知→了解→喜愛,教師需要精心地準備,鉆研教材,擴大視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看《荊楚雄風》視頻,表現中國哪個時代的音樂?你看到哪些樂器?
(表現了中國古代音樂,有編鐘、編磬、塤、古琴、笛子等)
二、欣賞塤《懷古》
1、播放影片《塤的介紹》
2、欣賞塤獨奏《懷古》
思考:這首樂曲表現了何種情感及塤的音色特點。
(作品抒發了對古代人類生活、勞動的感懷。塤的音色古樸、渾厚、悲凄、滄桑、神秘、哀婉,尤如天籟之音,所以塤特別擅長抒發哀怨之情和制造肅穆、曠古、凄厲的特殊效果。)
三、欣賞編鐘《梅花三弄》
1、聽音樂片段,能說出是我國古代的什么樂器演奏的嗎?(編鐘)
2、請同學說說自己所了解的編鐘。
3、老師介紹編鐘的有關知識(看錄象欣賞)
4、聽賞《梅花三弄》,并說出
(1)音樂的節奏、旋律、情緒有何特點?
(這首樂曲以平穩的節奏、流暢的旋律,表現了梅花剛健挺拔、不畏嚴寒的清高形象,表達了對梅花的喜愛之情。)
(2)音樂的主題分別出現了幾次?分別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曲中描繪梅花的主題反復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由編鐘演奏;第二次是由編鐘與吹管演奏;第三次是由編鐘與弦樂演奏)
四、欣賞古琴曲《流水》
1、導入:欣賞古琴《流水》影片,
2、古琴與古代文人的密切聯系
從三千年前的西周晚期開始,彈奏古琴便成為中國古代文人的時尚,琴與文人共呼吸、同命運,同生存、共發展,結下了不解之緣,成了文人抒情寫意、修身養性與接受教育的常備工具。
2、欣賞古琴曲《流水》
(1)“知音”的故事
你知道最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嗎?請同學說說“知音”的故事,再播放《流水》故事(視頻):
(2)同學朗誦:
(3)欣賞古琴演奏大師李祥庭演奏的《流水》并思考:此曲描繪了怎樣的音樂形象?從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流水》以生動的音樂形象,描寫壯麗山川,造成呼應效果,在人們耳際泛起滔滔江海的余響,令人欣然回味,抒發了寬廣的胸懷和堅定不移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