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的嘗試
2.分導讀課和演練課,增強學生的“起跳”能力。一般情況下,導讀課一、二節指導學生學完一篇課文, 依次進行;演練課隔天一節,每節課有重點地演練一、二篇課文。周而復始,螺旋上升。每課書,兩周回頭演 練一次,一課一般演練四次。徹底改變了“連講幾節放一邊,考前復習再見面”的安排。從時間上看,過去一 篇課文突擊一、二天,現在前后練幾周;從接觸的次數看,過去一學了之,現在一學多練,分散反復,符合記 憶規律。
3.分“讀做改比”,提高每次“跳摘”的效果。轉入同化階段的導讀課和演練課,隨著學生學習語文情感 的增溫,須不斷提高標準,不斷提高訓練的要求。
導讀課“讀做比改”的要求:
讀: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啟發性問題自讀課文,是預習的發展。這種預習在課內進行,既不增加學生課外 負擔,又有了時間保證。導入課文后,教師常常發布一連串導入課文的啟發性思考題。這些題比較全面地覆蓋 課文,并有縱——前后課文的知識點和橫——課內外知識點的要求。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習,增強了自 學的針對性,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
做:做書間筆記。在書上尋找教師提出的問題答案,對課文進行評注。要求做完整的書間筆記。
改:組織學生在學習組和大班發言交流。凡在課堂上大膽發言的學生,教師要給以鼓勵。要指導學生及時 吸收同學發言正確的信息,及時修改補充書間筆記。教師在課堂上精講的要點,學生也要在書上及時做好書間 筆記,并改正錯誤的書間筆記。
比:采取檢查、提問等方式,了解同學的讀做情況。并讓學生自我小結:跟學前比,我懂得了什么;跟同 學比,存在什么差異,進行自我完善。
演練課“讀做改比”的要求是:
再讀:一篇課文要做幾次聽記訓練,每次練習前,都要認真讀一讀課文。在反復的研讀中“溫故而知新” 。要在熟悉課文內容,掌握課文的基本思路和文章結構的前提下,掌握好每個知識點,為演練課的聽記訓練作 好準備。
再做:做聽記訓練。開始時,聽記訓練題數量可以少些,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強,題量可以逐漸增加,最高 題量可達30題左右。
再改:先是用藍色原珠筆自改,可翻書,可問同學或老師。后是互批互查,一好一差搭配,優差互補。教 師在評分時,對自改認真的,仍可給好分數;自改不認真的,得分就低。要鼓勵學生自改,主動改,認真改。 對互查中不認真自改的學生,要及時教育,以防自改走過場。
再比:通過檢查、評價,鼓勵進步。學生做了練習,了解了別人,也看到了自己的成績,看到了不足。再 通過小結,自我激勵,不斷完善。
反復進行讀做比改,是反復的學習吸收和信息反饋,知識的深化。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加深了知識的理解 ,增強了能力。獲取知識與獲取知識的成功,必將促使學生產生再學習和再成功的良性循環。
4.分學習組——優化“跳摘果實”的環境。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學習組的整體意識。同組同學要彼此相幫。 這不僅是方法的問題,也是組織管理問題。學習組管理得好,學生學習的情緒和學習興趣就能比較穩定向前發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