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命馬拉松----聊城市教研室語文教研員王秋云
我從聊城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畢業時還差三個月的時間才到20歲,那應該是在1985年驕陽似火的七月。我一個專科生能到省重點中學供職很是榮幸和高興,因此,在我的眼睛里,那時的天空總是很藍,白云也總是干凈。
我的教育生命開局并不順利。當時,一個叫月清的女孩子跟我同住一間宿舍,月清漂亮而又充滿活力,整天不是聳著肩膀幸福地念她的abc,就是晃動著美麗的馬尾辮子享受地哼唱她的英文歌曲。相對月清的教育輕松,我顯得木訥沉重了許多:我總是長時間呆愣愣地盯著教材和教參而不知如何為明天要用的教案撰寫開頭,于是整晚上的夢便又多又累。備課的艱澀讓日子過得很快,秋天的涼爽和冬日的暖陽還未來得及盡情欣賞,我便迎來了自己教育生涯的第一個春天。
我曾非常膚淺地解讀過“語文”。也許是春天的融融愜意給我艱澀的備課注入了一些靈感,慢慢地我便覺得語文也不過如此了——任何文章,你若能按“寫作背景—作家作品—生字生詞—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寫作特點—課后作業”的流程備課上課,你就掌握了“語文真諦”了。我自得地將這個流程美其名為“語文教學七步曲”。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日子里,我盡情享受著這支曲子,并每天不厭其煩地把它彈奏得熱情而飽滿。
我曾在跌倒后差點爬不起來。在“語文教學七步曲”的輕松旋律中,我迎來了學校優質課的評選。那時的我已經建立起足夠的自信,一些學生開始親切地稱呼我“姐姐老師”,課下也總是喜歡圍著我唧唧喳喳叫個不休,校長教務主任教研組長們在聽了我的課后也給予我很多表揚鼓勵的話語。自信中,我躊躇滿志地用契訶夫的《變色龍》向冠軍發出沖擊。真的,當時冠軍以后的名次絕對不在我的視野。但是,我卻失敗了,很慘——四個人參賽選兩名,我不幸被淘汰出局。試想,我怎能在如此大的落差面前保持平靜?我梨花帶雨,我茶飯不吃,我蜷縮起身子蒙頭大睡,我覺得世界一片漆黑簡直到了末日。是父親溫和的目光與丈夫的堅強樂觀讓我慢慢安靜下來,我默默地自己對自己說:24歲的年齡足可以讓一切從頭再來!
我堅持讓自己成為受學生愛戴的人。靜下心來才發現自己的膚淺和狹隘,才發現語文世界的博大精深。先來對付教材吧,堅信熟能生巧的古訓,任何文章不讀它個十遍八遍絕不開講。有了如此充分的準備,我便經常把課本朝講桌上輕輕一丟,瀟瀟灑灑地給學生們背上一兩段文章中的精彩之處,孩子們驚訝之余眼神中便生出對背誦的熱切盼望,自己也收獲了很多人氣指數。
只對付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最直接的辦法是讀書,堅持讓書籍使自己的課堂永遠保持張力。讀書要雜,就像人生需要與不同個性的人交往。每個燈火闌珊的夜晚,都是我享受讀書之樂的大好時光。一盞青燈,一杯香茶,一片寧靜,一份恬淡。眼睛酸澀了,或掩卷而思,或輕輕踱步到陽臺,放縱自己的目光讓它穿越天空的繁星點點延伸到無窮高遠。長期以往的熬夜,從不會讓我有對容顏過早衰敗的擔心,也不曾有對青絲早染秋霜的顧忌。綿長冬日里,我幾乎每天都是在夜闌人靜之時用我帶著書香的滿身冰涼擁我熟睡的孩子入眠。他也許習慣了我用冰涼去溫暖他幼小的身體的做法,我的叫做冠杰的兒子從不曾因為我的冰涼而生出任何顫抖。我用司空圖的“有詩有酒有高歌,人生年年奈我何”教給學生做人要灑脫,用無門禪師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讓學生品味四季交替帶給人間的美麗,用曹雪芹的“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讓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用“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貴者因書而智,智者因書而悅”讓學生懂得讀書的內涵。當時,我和我的學生們拿不出更多的錢去買書,但是,我們每個人帶著對書的虔誠用自己有限的家庭藏書把教室的圖書角裝扮得生動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