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花(精選8篇)
神奇的花 篇1
活動過程:
一、導體
1、小朋友,你們喜歡什么花?我這里有一朵神奇的花,你們想不想看?
2、(教師出示花并示范)這朵神奇花神奇在什么地方?與你平時看見的花一樣不一樣?這朵神奇的花為什么會轉起來?
二、探索
1、今天,我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塑料片片、蘿卜片、竹簽等材料,請你們也來試一試,做一朵會轉的神奇的花。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有的小朋友制作的神奇的花已經轉起來了,我們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幼兒集中坐下)那些小朋友的花已經轉起來?請來轉給我們看看。(幼兒示范)你的花為什么沒有轉起來?哪個小朋友上來幫幫他?(幼兒之間互相幫助)你再試試看能不能轉起來。(失敗的幼兒再次嘗試)
4、請花沒有轉起來的小朋友再試試,花已經轉動的小朋友請再試試能不能使花轉動的再快一點?(幼兒再次操作)
三、小結
1、今天,我們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做了一朵神奇的會轉的花。現在請幼兒回到教室再試試看,還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使花轉起來?
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自制花的轉動方法。
2、樂于與同伴交流,大膽表達自己探索過程和結果。
3、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塑料片片 蘿卜片 竹簽 作好的花 水和盆 杯子
神奇的花 篇2
活動過程:
一、音樂入場:
師:鼠寶寶們(哎),今天的天氣真好呀!鼠媽媽我要帶你們到花園去玩玩啰!讓我們開著汽車到花園里去玩玩吧!(好)
二、看大圖書,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1)師:呀,美麗的花園到了,我們找張小椅子坐下來吧!鼠寶寶們,看看花園里都有些什么呀?(花、草、大樹),對呀,花園里有香香的花兒,綠綠的草兒,高高的大樹,還有很多很多神奇、好玩的地方,讓我們趕緊進去找找吧!
(2)師:找呀找呀,看,這邊的草地上有什么呀?找一找這里有什么神奇、好玩的地方呢?(一塊大石頭)【引導幼兒觀察繩子】你們看,這像什么?【啟發幼兒大膽猜測】(長長的繩子)真像一根長長的繩子啊!小老鼠們,我們一起找找吧!找呀找呀,在石頭后面,小老鼠發現了長長的繩子!長長的繩子,我們可以怎么玩呢?(用繩子跳繩、用繩子甩)來,我們一起玩一玩。
(3)師:鼠媽媽還會爬繩子呢!看,我是這樣爬的。(教師示范)吱吱,吱吱,爬繩子嘍。吱吱,吱吱,爬繩子嘍。鼠寶寶們,我們一起來爬一爬吧。(從下往上越爬越高)繩子真好玩。這根繩子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們到石頭后面看一下,是什么呀?(牛尾巴)哈!原來是老牛的尾巴呀,是什么呀?(哈!原來是老牛的尾巴呀)。【引導幼兒愿意跟著教師講講玩玩】
(4)師:這個花園里神奇好玩的地方真多啊!找呀找呀,這邊的草地上有什么?你還發現這里有什么神奇、好玩的地方?(小花)【引導幼兒觀察管子】這又像什么呢?【啟發幼兒大膽猜測】(一根粗粗的管子)小老鼠們,我們一起找找吧!找呀找呀,在小花旁邊,小老鼠發現了粗粗的管子!粗粗的管子,我們爬進去玩一玩吧。爬管子時,我們把身體裹起來。吱吱,吱吱,爬管子嘍,吱吱,吱吱,爬管子嘍,管子真好玩。猜猜看,這個管子會是什么呢?讓我們到小花旁邊看一下,(大象的鼻子)是大象的什么?哈哈!原來是大象的鼻子呀。是什么呀?(哈哈!原來是大象的鼻子呀!)【引導幼兒愿意跟著教師講講玩玩】
(5)師:花園里還有好多神奇、好玩的地方呢,想不想再來找一找?(想)找呀找呀,這里有許多的什么呀?(小草)哦,我還發現了高高的山峰。小老鼠們,我們一起找找吧!找呀找呀,在小草旁邊,小老鼠發現了高高的山峰。我想:爬山峰一定很好玩,我們一起來爬山峰吧。吱吱,吱吱,爬山峰嘍,吱吱,吱吱,爬山峰嘍!山峰真好玩。山峰又會是什么呢?我們到小草旁邊看一下,哎呀,是什么呀?(駝峰)原來是駱駝的駝峰呀!是什么呀?(原來是駱駝的駝峰啊!)【引導幼兒愿意跟著教師講講玩玩】
(6)師:鼠寶寶們,神奇的花園里真好玩,讓我們繼續找找看,呀,這里有什么,還有什么好玩的,我們可以怎么玩一玩呢?然后悄悄地告訴旁邊的好朋友吧!【幼兒相互交流討論】交流:找呀找呀,在哪里,小老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連貫講述:找呀找呀,在大樹下面,小老鼠發現了深深的地洞。】小老鼠們,我們一起找找吧!找呀找呀,在大樹下面,小老鼠發現了深深的地洞。深深的地洞我們鉆進去玩一玩吧?吱吱,吱吱,鉆地洞嘍,吱吱,吱吱,鉆地洞嘍,地洞真好玩。哈哈哈哈!原來是大肥豬的大鼻孔呀!【引導幼兒愿意跟著教師講講玩玩】
(7)師:神奇的花園好玩嗎?(好玩)啊哈!神奇的花園真好玩,可愛的動物真有趣!
三、完整講述
(1)師:剛才的游戲好玩嗎(好玩),鼠媽媽還把它編成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想聽嗎?(想)鼠寶寶們,(哎)要仔細聽哦,能講的話和鼠媽媽一起講講吧!這個故事的名字叫《神奇的花園》。【教師完整講述】
(2)師:鼠寶寶們,(哎)神奇的花園還想再玩一次?好,我們找個空地方,一邊講故事一邊再來玩一玩!【師幼一起講述】
四、結束 師:神奇的花園真好玩呀,鼠寶寶們,你們玩的開心嗎?(開心)唉,鼠媽媽老了,玩的累了,你們愿不愿意陪媽媽回家休息啊?(愿意)那我們一起開著汽車回家吧!
活動目標:1、仔細觀察圖片,能理解動物身體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2、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畫面進行初步的判斷,積極想象并大膽講述。3、在說說玩玩中體驗故事的詼諧性。
活動準備:1、《神奇的花園》故事書一本、小老鼠胸飾。
故事《神奇的花園》
有一天,鼠媽媽帶著小老鼠到花園里玩,花園里有花,有草,還有許多神奇、好玩的地方。
找呀找呀,在石頭后面,小老鼠發現了長長的繩子,吱吱,吱吱,爬“繩子”嘍,吱吱,吱吱,爬“繩子”嘍,繩子真好玩。哈!原來是老牛的尾巴呀!
找呀找呀,在小花旁邊,小老鼠發現了粗粗的管子,吱吱,吱吱,爬“管子”嘍,吱吱,吱吱,爬“管子”嘍,管子真好玩,哈哈!原來是大象的鼻子呀!
找呀找呀,在小草旁邊,小老鼠發現了高高的山峰,吱吱,吱吱,爬“山峰”嘍,吱吱,吱吱,爬“山峰”嘍,山峰真好玩。哈哈哈!原來是駱駝的駝峰呀!
找呀找呀,在大樹下面,小老鼠發現了深深的地洞,吱吱,吱吱,鉆“地洞”嘍,吱吱,吱吱,鉆“地洞”嘍,地洞真好玩。哈哈哈哈!原來是大肥豬的大鼻孔呀!
啊哈!神奇的花園真好玩,可愛的動物真有趣!
神奇的花 篇3
大班美術活動:神奇的花瓶
設計意圖:
美術教學如何能貼近幼兒的生活體驗,既能吸引孩子的興趣,又有利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美術教學又如何能讓我們教師跳出技法教學的樊籬,而又不落入空有想象,缺乏技能技巧支撐的窠臼?在我園美術園本課程的實施中,這兩個問題一直是我們這些老師所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神奇的花瓶》正是在力求解決上述這兩個困惑的實踐中所生成的一堂教學活動。
對于大班的幼兒而言,花瓶的結構比較簡單,如果僅僅是畫出它的樣子,既缺乏一定的難度又不能很好地引發幼兒的興趣。在活動中,我以花瓶的形狀為依托,通過多媒體對花瓶各個局部進行極限放大、縮小以及通過對不同角度的觀察,使原本單一的物體馬上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幼兒的想象,啟發幼兒的創作。同時通過這樣一堂活動又能讓幼兒在對實物的觀察中,了解花瓶的結構特點,這樣既能為幼兒的創作提供支架,又能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使幼兒獲得了一種觀察的技能。
《綱要》中還指出“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而花瓶這一物體正是貼近幼兒生活的實物,雖然這一活動只是一堂教學個案,但我們發現借用活動中這種“借物想象”、“一物多變”的方法,使美術活動的題材不再僅僅只限于教本,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體都可以成為我們老師信手拈來的教學內容,使教育貼近生活不再成為一句空話。
活動目標:
1、在觀察青花瓷特征的基礎上,夸大或縮小其部分結構并啟發想象,任意地進行創造性作畫。
2、培養幼兒觀察、求異和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3、培養幼兒做事專著、細致、大膽的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青花瓷實物花瓶一只,多媒體課件,勾線筆若干,畫紙。
活動過程:
一、多媒體演示實物——花瓶,總結花瓶的形狀。
1、 引出課題。
①提問: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什么好嗎?(出示實物花瓶。)
2、介紹青花瓷。
①教師:這是什么花瓶?(青花瓷的花瓶。)
②教師簡單介紹青花瓷:青花瓷是元朝時景德鎮的瓷工發明的,距離現在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它是中國的一種珍貴的瓷器。
3、引導幼兒觀察花瓶的形狀。
①教師:那這個花瓶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看一下吧。(引導幼兒看實物花瓶)
②教師:花瓶的上面這個部分叫什么?(瓶嘴)你們看上去瓶嘴是什么形狀的?(橢圓或一條線,在此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的樣子也是不一樣的。)
③教師:瓶嘴的下面是什么?(瓶頸)瓶頸是什么樣的?(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進行回答。)
④教師:瓶頸下面是什么?(瓶身)瓶身是什么樣的?(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進行回答。)
⑤教師小結:對了,花瓶有個橢圓形的瓶嘴,瘦瘦長長的瓶頸,有個大大圓圓的瓶身,還有一個底座。(多媒體演示花瓶,并一一勾勒出花瓶的簡單構造, 見組圖1。)
二、多媒體演示會變的花瓶,引導幼兒想象。
教師:我這個花瓶還有一個神奇的本領呢。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看看吧
1、多媒體演示瓶頸變大的花瓶,引導幼兒想象。
①教師:花瓶花瓶,變變變,瞧花瓶的什么地方變了?變得怎么樣了,(瓶頸變大),有趣嗎?想不想讓它再變大點,花瓶花瓶,變變變,還要不要再大一點,那老師一個人的魔法不夠大,請小兒朋友來幫幫老師好嗎?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喊魔語好嗎?(多媒體分四次演示瓶頸逐漸變大的過程,見組圖二。)
②教師:哇!真大呀,這個時候你們覺得花瓶寶寶變得象什么?(幼兒自由想象。)
教師:花瓶寶寶轉個身,這個時候,你們覺得象什么,再來轉一下,這會兒象什么呢? (幼兒自由想象,多媒體演示轉個角度的花瓶,見圖三,圖四。)
2、多媒體演示瓶身變大的花瓶,引導幼兒想象。
①教師:拿出我們的魔棒,我們的花瓶又要變了,花瓶花瓶,變變變。
②教師:這會兒花瓶的哪里變了,變的怎么樣了,再讓他變大點好嗎?花瓶花瓶,變變變,要不要再大一點,花瓶花瓶,變變變。
③教師:哇,花瓶變得好大呀,這個時候你們覺得花瓶寶寶變得象什么?你覺得可以給花瓶添上什么讓它變一變呢?(幼兒自由想象,多媒體分四次演示瓶身逐漸變大的過程,見組圖五。)
④教師:給花瓶寶寶翻跟斗拉,這個時候又該怎么變呢? (幼兒自由想象,多媒體演示轉個角度的花瓶,見圖六。)
3、多媒體演示變得很小很多的花瓶,引導幼兒想象。
①教師:我的花瓶又要開始變了,我們一起把它變出來吧,這次我們喊魔語的時候聲音輕輕的,看看花瓶會怎么變好嗎?(幼兒跟著老師輕聲喊出魔語。)
②教師:咦,我的花瓶變得怎么樣了?(變小了)變變變,出來了好多的花瓶寶寶,再變,再變,這么多的花瓶寶寶在一起你們覺的象什么?(幼兒自由想象,多媒體分四次演示逐漸變小,變多的花瓶的過程,見組圖七。)
三、范畫欣賞,引導幼兒觀察。
①教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幾張其他小朋友畫的畫,請小朋友看一看這些畫里面的花瓶寶寶都變成了什么?(多媒體演示范畫,根據幼兒的回答一一點出畫面中用花瓶變得東西,見組圖八。)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教師:原來我們的花瓶寶寶可以變成這么多有趣的東西,那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們來當小小魔術師,把你的花瓶寶寶也變成有趣的東西好嗎?等會上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五、講評。
1、幼兒互評: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作品,猜猜小作者把花瓶變成了什么。
2、教師點評:教師點評別具創意的作品。
六、結束。
教師:我們的小朋友真棒,把花瓶寶寶變出了這么多有意思的東西,請小朋友帶著你們的作品,去講給其他小朋友聽一聽,好嗎?
反思:
這節教學活動給人的強烈感受是趣味盎然、充滿魅力。教師定位于以幼兒為主體,使幼兒在主動的觀察和討論中,由對花瓶形狀的粗淺認識,逐步了解花瓶的結構和變化,感受花瓶的神奇,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幼兒主動獲取信息,體驗創作的樂趣。整個活動體現了以下特點:
1、選擇了一個有價值的切入點。這個活動源于幼兒生話,深受大班幼兒的喜愛。該活動以花瓶為載體,引導幼兒想象,注重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找到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切入口。
2、提供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材料。教師巧妙利用多媒體材料,使幼兒很快掌握作畫花瓶的要領,動態層次的花瓶變化,不僅使作品生動有趣,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萌發作畫的愿望和興趣。
3、設計了一個層次清晰的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條理分明、層次清晰、環環相扣,逐步推進、水到渠成。在整個活動中,幼兒主動觀察、討論、發現、感受、創作,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得到了一種新的藝術體驗和快樂,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自我欣賞作品使幼兒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互相欣賞作品又使幼兒繪畫水平得到共同提高。這無一不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果。幼兒自始至終興趣濃厚,活動安排從頭到尾圍繞中心,這也是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
神奇的花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始終順著一個方向涂色的技能。
2、學習在較小范圍內均勻涂色,訓練幼兒的手指控制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用色,感受色彩帶來的美。活動準備:1、范例一張。
2、油畫棒,幼兒用書《練習冊》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兔子甜甜又一塊神奇的花巾,可以幫大家很多的忙,劉老師也想有
一塊神奇的花巾可以幫助大家,所以昨天老師就畫了一塊。
2、出示范例:小朋友看看我的花巾是什么樣的?小兔子甜甜的花巾上有很多花,我的花巾上是什么圖案?
3、我的這塊花巾上都是各種顏色的方形格子,所以大家可以叫它格子花巾。我的格子花巾顏色怎么樣?(引導幼兒注意每兩塊相鄰的格子顏色都不一樣)
4、我的格子花巾漂亮嗎?你們想有一塊這樣的花巾嗎?
二、講解作畫方法
1、老師為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塊格子花巾,但是這塊花巾沒有漂亮的顏色,要小朋友們為它圖上漂亮的顏色。
2、出示畫面,教師示范涂色。
3、誰來說說剛才老師是怎么涂色的?(順著一個方向來回涂,上下來回或左右來回都可以。)
4、除了順著一個方向圖,我們還要注意什么?(不能涂到格子線外面去了,涂色要均勻,飽滿,不留空白)
5、涂完了一格就要換一種顏色,涂到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的時候,不僅要看看和邊上的顏色要不一樣,也要看看和上面一格的顏色不一樣。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發放作畫工具。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3、指導幼兒多選用鮮艷的顏色,要求幼兒注意涂色時手部的力道和注意控制涂色的范圍。
4、鼓勵一些平時不愿動手的孩子參與作畫。
四、評價展示幼兒作品
1、出示個別幼兒作品,集中引導幼兒欣賞其色彩的搭配和色塊的均勻飽滿,以及在格子范圍內涂色。
2、總結此次作畫的情況,表揚有進步和畫的比較好的幼兒。
神奇的花 篇5
設計意圖:
伴隨我園教育科研課題《加強幼兒安全教育策略的研究》的實施,幼兒的安全意識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在幼兒身邊還是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當看到川流不息的車流幼兒不知道該如何過馬路,當看到林立的高樓不知道方向的時候,當看到一些標志不明白其中含義的時候┉怎樣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是我們幼兒園教育和老師的責任,因此結合幼兒的現實生活情況,整合我園環境資源,我設計了大班社會活動《神奇的花瓣》,在花瓣帶小男孩回家的情境中認識常見的標志,初步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技能和安全意識。并通過交流討論,制作愛心卡,懂得從小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學目標:
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認識簡單的標志,初步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技能和安全意識。
2、讓幼兒實現“小小心愿”時,從小懂得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認識簡單的標志,初步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技能和安全意識。
教學難點:讓幼兒實現“小小心愿”時,從小懂得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學準備:
1、物品準備:課件、愛心卡、勾線筆、展板。
2、經驗準備:初步認識一些簡單常見的標志。
教學過程:
(一)出示“五彩花”圖片,激發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1、出示圖片花朵,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幼兒答:五彩花)
師小結:對這是一朵五彩花。真真有這樣的一朵五彩花,它有五片神奇的花瓣,每一片花瓣都可以實現一個愿望,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只要扯下一片花瓣告訴它你的想法就可以了。
真真到公園里面玩耍。聽,什么聲音,“嗚嗚嗚,嗚嗚嗚”(幼兒回答:哭的聲音)播放音頻,原來是一個小男孩在哭。為什么他會哭?(幼兒猜測)原來他迷路了。迷路了怎么辦?(幼兒自由回答)你們的辦法都很棒。
神奇的五彩花會怎么幫助小男孩呢?
2、真真拿出五彩花,扯下第一片花瓣說道:“花瓣花瓣請告訴我怎樣去小男孩的家”。出示地圖,“咦這是什么?地圖,我們一起來看看怎樣才能幫助小男孩回家?”(幼兒大膽猜測)
(二)在情境中認識標志,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1、感受情境,初步感受示意圖。
講解地圖內容:走到公園門口——穿過路口——找到小男孩的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首先要走到公園的門口,然后會來到一個有紅綠燈的路口,走過了路口就能找到小男孩的家了。
2、播放課件,認識標志,學看簡單的示意圖,選擇正確的路線走到公園門口。
(1)首先我們要走到公園門口,走哪條路才能安全的到達公園門口?為什么?出示路徑示意圖。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條路上有哪些標志?第三條路呢?了解相關標識:當心落水、禁止行人通過、注意施工、直行標志、出口標志。
(2)神奇的花瓣會走哪條路帶小男孩到公園門口呢?真真扯下第二片花瓣,“花瓣花瓣請把小男孩安全的帶到公園門口”。
3、認識標志,學習安全過馬路的知識,穿過路口。
(1)小男孩到達公園門口后,現在來到了哪里?(來到了路口)播放相應的課件,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紅綠燈、標志)怎樣才能安全通過路口呢?(要看紅綠燈,要綠燈亮了才能走)教師小結:
①了解斑馬線的相關知識:我們過馬路的時候要從斑馬線走,走之前還要左右看一看。
②了解紅綠燈的相關知識:我們過紅綠燈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紅燈停,綠燈走,黃燈亮了要注意。
③了解相關標志:小朋友們剛剛還發現了一些標志,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注意走斑馬線、注意紅綠燈、當心車輛。
(2)神奇的花瓣會怎樣幫助小男孩安全的走過馬路呢?真真扯下第三片花瓣,“花瓣花瓣請帶小男孩安全的走過路口”。
4、進一步學看示意圖,找到小男孩的家。
(1)神奇的花瓣幫助小男孩安全的走過了路口,現在來到了哪里?(小區)在小區門口你看到了什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哪些標志,這是什么?認識標志:禁止攀爬、禁止拍照、禁止按喇叭、注意行人。
(2)出示小區平面示意圖,小男孩住幾號樓?現在小男孩站在小區大門,這里有兩條路,你會走哪一條呢?誰來畫一畫?誰有不同的想法。
(3)到底應該怎么走呢?標志會告訴我們!這是什么標志?認標志:直行、右轉、左轉、環島。你知道環島是什么意思嗎?重點理解環島。
(3)神奇的花瓣會怎樣找到小男孩的家呢?真真扯下第四片花瓣,“花瓣花瓣請把小男孩安全的送回家”。
(三)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制作“我的愛心卡”,懂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1、真真用她神奇的花瓣幫助迷路的小男孩安全回到了家,雖然還剩下一片花瓣了,但是珍珍感到很開心,因為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會遇到一些危險的事情,像地震、燙傷、交通意外等,出示圖片,這些小朋友因為火災、地震失去了家園、失去了爸爸媽媽、失去了心愛的學習用品。如果你有一片這樣的神奇的花瓣,你會怎樣去幫助他們呢?(幼兒大膽想象)
2、講解操作要求: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花瓣筆”,請你將自己的想法用“花瓣筆”畫出來,畫好的愛心卡貼到展板上,讓神奇的花瓣實現我們的心愿。
3、作品評價:隨機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4、活動結束:小朋友,幫助別人是開心的事,是快樂的事。所以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幫助別人的愛心,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快樂。現在我們把愛心卡拿好,到教室和其它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神奇的花 篇6
【設計意圖】
伴隨我園教育科研課題《加強幼兒安全教育策略的研究》的實施,幼兒的安全意識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在幼兒身邊還是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當看到川流不息的車流幼兒不知道該如何過馬路,當看到林立的高樓不知道方向的時候,當看到一些標志不明白其中含義的時候┉怎樣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是我們幼兒園教育和老師的責任,因此結合幼兒的現實生活情況,整合我園環境資源,我設計了大班社會活動《神奇的花瓣》,在花瓣帶小男孩回家的情境中認識常見的標志,初步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技能和安全意識。并通過交流討論,制作愛心卡,懂得從小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學目標】
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認識簡單的標志,初步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技能和安全意識。
2、讓幼兒實現“小小心愿”時,從小懂得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教學準備】
物品準備:PPT課件、愛心卡、勾線筆、展板。
經驗準備:初步認識一些簡單常見的標志。
【教學過程】
(一)出示“五彩花”圖片,激發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1、出示圖片花朵,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幼兒答:五彩花)
師小結:對,這是一朵五彩花。真真有這樣的一朵五彩花,它有五片神奇的花瓣,每一片花瓣都可以實現一個愿望,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只要扯下一片花瓣告訴它你的想法就可以了。
真真到公園里面玩耍。聽,什么聲音,“嗚嗚嗚,嗚嗚嗚”(幼兒回答:哭的聲音)播放音頻,原來是一個小男孩在哭。為什么他會哭?(幼兒猜測)原來他迷路了。迷路了怎么辦?(幼兒自由回答)你們的辦法都很棒。
神奇的五彩花會怎么幫助小男孩呢?
2、真真拿出五彩花,扯下第一片花瓣說道:“花瓣花瓣請告訴我怎樣去小男孩的家”。出示地圖,“咦這是什么?地圖,我們一起來看看怎樣才能幫助小男孩回家?”(幼兒大膽猜測)
(二)在情境中認識標志,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1、感受情境,初步感受示意圖。
講解地圖內容:走到公園門口——穿過路口——找到小男孩的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首先要走到公園的門口,然后會來到一個有紅綠燈的路口,走過了路口就能找到小男孩的家了。
2、播放課件,認識標志,學看簡單的示意圖,選擇正確的路線走到公園門口。
(1)首先我們要走到公園門口,走哪條路才能安全的到達公園門口?為什么?出示路徑示意圖。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條路上有哪些標志?其它路呢?
了解相關標識:當心落水、禁止行人通過、注意施工、直行標志、出口標志。
(2)神奇的花瓣會走哪條路帶小男孩到公園門口呢?真真扯下第二片花瓣,“花瓣花瓣請把小男孩安全的帶到公園門口”。
3、認識標志,學習安全過馬路的知識,穿過路口。
(1)小男孩到達公園門口后,現在來到了哪里?(來到了路口)播放相應的課件,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紅綠燈、標志)怎樣才能安全通過路口呢?(要看紅綠燈,要綠燈亮了才能走)
教師小結:
①了解斑馬線的相關知識:我們過馬路的時候要從斑馬線走,走之前還要左右看一看。
②了解紅綠燈的相關知識:我們過紅綠燈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紅燈停,綠燈走,黃燈亮了要注意。
③了解相關標志:小朋友們剛剛還發現了一些標志,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注意走斑馬線、注意紅綠燈、當心車輛。
(2)神奇的花瓣會怎樣幫助小男孩安全的走過馬路呢?真真扯下第三片花瓣,“花瓣花瓣請帶小男孩安全的走過路口”。
4、進一步學看示意圖,找到小男孩的家。
(1)神奇的花瓣幫助小男孩安全的走過了路口,現在來到了哪里?(小區)在小區門口你看到了什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哪些標志,這是什么?認識標志:禁止攀爬、禁止拍照、禁止按喇叭、注意行人。
(2)出示小區平面示意圖,小男孩住幾號樓?(帶五角星標志,3號樓)現在小男孩站在小區大門,這里有兩條路,你會走哪一條呢?誰來畫一畫?誰有不同的想法。(第一條:從入口到環島處,往右轉。第二條:從入口到環島處,往左轉。第二條是錯誤的,因為逆行了。)
(3)到底應該怎么走呢?標志會告訴我們!這是什么標志?
認標志:直行、右轉、左轉、環島。你知道環島是什么意思嗎?重點理解環島。
(3)神奇的花瓣會怎樣找到小男孩的家呢?真真扯下第四片花瓣,“花瓣花瓣請把小男孩安全的送回家”。
(三)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制作“我的愛心卡”,懂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1、真真用她神奇的花瓣幫助迷路的小男孩安全回到了家,雖然還剩下一片花瓣了,但是珍珍感到很開心,因為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會遇到一些危險的事情,像地震、燙傷、交通意外等,出示圖片,這些小朋友因為火災、地震失去了家園、失去了爸爸媽媽、失去了心愛的學習用品。如果你有一片這樣的神奇的花瓣,你會怎樣去幫助他們呢?(幼兒大膽想象)
2、講解操作要求: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花瓣筆”,請你將自己的想法用“花瓣筆”畫出來,畫好的愛心卡貼到展板上,讓神奇的花瓣實現我們的心愿。
3、作品評價:隨機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4、活動結束:小朋友,幫助別人是開心的事,是快樂的事。所以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幫助別人的愛心,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快樂。現在我們把愛心卡拿好,到教室和其它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進入美麗春天的季節,孩子們經常會被美麗的春天而吸引,春游的路上,鄉間路邊的小草小花都是孩子們所欣賞的景色。主題《大樹和小花》中的教學活動就是為了能讓孩子們積累更多美麗的大樹和小花花朵的故事,數學活動《各色各樣的花》就是其中的一個教學活動。
該活動我設計了“媽媽的節日”、“我會送花”、“我會數花瓣”三個環節。活動的第一環節我主要利用母親節創設了一個送動物媽媽花的情景。讓孩子們初步了解每年的五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用拍手的方式歡迎動物媽媽們,即兔媽媽、鴨媽媽和豬媽媽。然后第二環節就是請孩子們仔細觀察動物媽媽身上的數字,從數字的顏色和數量來送花給動物媽媽。如:兔媽媽身上的數字是黃色的那就是送給兔媽媽4朵黃色的花;豬媽媽身上的是喜歡也就是根據花兒的不同特征給花分類以紅色的6,就送6朵紅花給豬媽媽;鴨媽媽身上有個綠色的5,就取5朵綠花送給鴨媽媽。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我還準備了一個魔術箱,讓孩子們在這個魔術箱中摸出需要的花兒送給動物媽媽。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引導孩子們繼續在情景中,根據花兒的不同特征給花分類以及按數取物,進一步感知9以內數量的多少,從中也引發孩子們了解花的更多特征。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在第三環節。因為有來了青蛙媽媽、袋鼠媽媽和大象媽媽,它們的想法又不一樣了,青蛙媽媽身上有個7的數字,它說喜歡7片花瓣的花;袋鼠媽媽身上有個8,它就喜歡有8片花瓣的花;大象媽媽喜歡9片花瓣的花。這就要求小朋友們進行數花瓣活動。數花瓣都是朵的其目的是引導幼兒學習繞圈數數。對我們成人來說十以內的繞圈數數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但對于我們中班孩子來說,難度就比較大了。在數花瓣的過程中,我發現好幾個孩子因為數得重復了,花瓣數量就多出來了。那要怎么數才不會多數呢?我請孩子們想個好辦法,洋兒小朋友提出了記住從哪一片花瓣開始數的。是的,洋兒說到了重點,那么要怎么樣記住這第一片花瓣呢?終于小馬小朋友想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做個標記。”我就順著小馬的好辦法,和孩子們一起嘗試了,還真不錯,做過標記的花瓣就是已經數過的,這樣就不會出現重復現象了。有了繞圈數數的好辦法,大部分孩子的操作都對了,只有少數幾個能力比較弱的小朋友還是遇到了困難。這也是我本次活動的最大問題,在設計的時候,我應該考慮到孩子們的差異性,如果根據孩子的不同發展程度而提供給他們不同難度的操作材料,這樣也許就能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了。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美麗的花兒既是孩子們喜歡的.生物,其中還充滿了不同角度的奇妙數學,讓孩子們快樂學數學。《綱要》中說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反思我的數學教學,大致上說還是符合中班幼兒發展特點的,我自己覺得以母親節的情景為載體,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利用對花的數數活動促使孩子們更進一步地感知了物體的數量。不過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應用性這三個特點,對幼兒來說是相對難理解的活動過程,如何去提高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還需要更好地去探索學習,也需要全面關注全體幼兒,讓數學成為我們孩子生活和學習中的快樂活動。
神奇的花 篇7
幼兒園小、中、大班公開活動:神奇的花花衣 上海市冰廠田幼兒園世紀部 俞瑾
活動名稱:神奇的花花衣
設計思路:
動物是幼兒最喜歡的話題之一,本次開展的“動物”為主題的全員性共同性主題活動,就是從幼兒的這一興趣點出發的。縱觀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對于動物都有不同的興趣點和經驗點,如何根據年齡特點設計適合不同能力水平發展的幼兒混齡集體活動,提升集體活動的有效性,使本次實踐活動的一大宗旨。
在活動設計中,根據參與本次活動幼兒(小1中2、大3)的認知和年齡特點,我在第一環節先出示故事中三個主要動物的圖片,讓幼兒先認識討論一下它們的主要特點,然后再完整的講述故事,接著小結動物的隱身妙招。第二環節讓幼兒先后在四張課件中找出已隱身的動物,以激發幼兒探索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的進行表達。進而引出原來動物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好辦法,他們會按照自己的花花衣巧妙的躲在合適的地方,來保護自己。最后的環節,我設計的混齡幼兒合作裝扮游戲,考慮到這組幼兒的年齡跨度大,而且幼兒的能力比較弱,因此設計的是兩人的合作,這樣能降低合作的難度,它既有異齡混班合作的分組要求,又有同伴間合作相互幫助的契機,可以說是給幼兒一個較大的空間。最后再請老師幼兒根據自己裝扮的角色表演故事,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滿足了幼兒表演的愿望,又進一步驗證幼兒對前面知識的掌握情況。 活動方案:
目標:
1、鞏固常見動物的皮毛特征,了解其花紋的保護作用,有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1、樂意參與混齡活動,能根據動物的皮毛特征合作裝扮。 準備:ppt、花紋即時貼、動物頭飾、筆、背景等 流程:
一、 故事:“動物捉迷藏”
1、人物介紹(播放ppt):森林里的動物在玩捉迷藏,有綠油油的青蛙,有臟兮兮的蜥蜴,還有灰褐色的枯葉蝶。
問:小青蛙的花花衣是什么顏色的?
蜥蜴的花花衣是怎樣的?
枯葉蝶的花花衣象什么?
2、完整欣賞故事
問:誰來參加捉迷藏了?他們躲在哪里?(播放ppt)
小猴為什么找不到它們?
小結:原來動物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好辦法,他們會按照自己的花花衣巧妙的躲在合適的地方,來保護自己。 二、 動物的“隱身妙招”(斑馬、蛇、貓頭鷹、豹子)
過渡:動物們躲藏的辦法真巧妙,還有很多動物也有花花衣,我們來找找它們躲在哪里吧。
1、播放ppt
2、討論:這是什么地方?誰躲在里面?
為什么我們很難發現它?
小結:不管是溫順的小動物還是兇猛的森林之王,它們都有一件神奇的花花衣,花花衣的花紋和它們生活的環境很象,它能保護動物們躲避危險,不被敵人發現。 三、合作表演
1、合作裝扮
要求:(1)異班兩人合作互相裝扮
(2) 選擇一個動物頭飾和相應的圖案貼紙裝扮。
重點觀察:合作情況、動物與花花衣圖案的匹配情況
2、 集體表演
難點:嘗試找到適合自己裝扮的動物躲藏的地方
要求:能說出自己是誰,躲在什么地方。 附故事:隱身妙招
森林里的動物在玩捉迷藏,有綠油油的青蛙,有臟兮兮的蜥蜴,還有灰褐色的枯葉蝶。機靈的小猴自信地說:“動物世界里,就數我最聰明了,我一定會把你們都找出來的!”小猴閉上眼睛數:“1、2、3”動物們一下子都躲了起來。青蛙鉆到草叢中,綠綠的青蛙閉上眼睛,誰也找不到它。蜥蜴趴在土堆上,它的皮膚和泥土顏色一樣,分不出哪是泥土,哪是蜥蜴。枯葉蝶悄悄的停在枯樹葉旁,枯葉蝶和枯樹葉顏色一模一樣。
小猴睜開眼睛,卻怎么也找不到了,只看到綠草叢、泥土堆和枯樹葉,什么也沒發現。
游戲結束了,小動物們都跑出來:“哈哈,我們都有躲起來的好辦法。小猴瞪大眼睛也找不著我們。” 活動反思:
帶有猜測性的第二個環節,幼兒的積極性最高,而且在找的過程中,幼兒把已有的認知經驗都展現出來了。合作環節中,幼兒的自主性表現比較充分,而且想象力和創造力也不錯,合作的成分也比較高。
幼兒對動物皮毛顏色與躲藏地關系比較能理解,但是對皮毛的花紋與躲藏地的聯系有點搞不清楚。因此表現在最后環節大年齡的孩子能根據自己的打扮準確的找到躲藏地,而小年齡的孩子還有一些只滿足躲的過程,而忽略了準確性。 點評:
三個年齡層次的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都很高,老師能針對不同年齡能力的幼兒提問,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活動設計符合這一群體幼兒的特點。因此孩子們有比較豐富的相關經驗,討論時的氛圍熱烈。最后的合作表演環節,教師設計了分組要求并交待清楚規則,以至于幼兒在操作時,能自主的選擇喜歡的動物,這樣能夠促進異齡幼兒間的交流、同齡混班幼兒之間的交流,更能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對于前面討論的話題有進一步的認識。
神奇的花 篇8
大班社會教案《神奇的花瓣》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實現“小小心愿”時,從小懂得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認識簡單的標志,初步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技能和安全意識,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社會《神奇的花瓣》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意圖】
伴隨我園教育科研課題《加強幼兒安全教育策略的研究》的實施,幼兒的安全意識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在幼兒身邊還是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當看到川流不息的車流幼兒不知道該如何過馬路,當看到林立的高樓不知道方向的時候,當看到一些標志不明白其中含義的時候┉怎樣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是我們幼兒園教育和老師的責任,因此結合幼兒的現實生活情況,整合我園環境資源,我設計了大班社會活動《神奇的花瓣》,在花瓣帶小男孩回家的情境中認識常見的標志,初步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技能和安全意識。并通過交流討論,制作愛心卡,懂得從小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學目標】
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認識簡單的標志,初步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技能和安全意識。
2、讓幼兒實現“小小心愿”時,從小懂得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教學準備】
物品準備:ppt課件、愛心卡、勾線筆、展板。
經驗準備:初步認識一些簡單常見的標志。
【教學過程】
(一)出示“五彩花”圖片,激發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1、出示圖片花朵,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幼兒答:五彩花)
師小結:對,這是一朵五彩花。真真有這樣的一朵五彩花,它有五片神奇的花瓣,每一片花瓣都可以實現一個愿望,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只要扯下一片花瓣告訴它你的想法就可以了。
真真到公園里面玩耍。聽,什么聲音,“嗚嗚嗚,嗚嗚嗚”(幼兒回答:哭的聲音)播放音頻,原來是一個小男孩在哭。為什么他會哭?(幼兒猜測)原來他迷路了。迷路了怎么辦?(幼兒自由回答)你們的辦法都很棒。
神奇的五彩花會怎么幫助小男孩呢?
2、真真拿出五彩花,扯下第一片花瓣說道:“花瓣花瓣請告訴我怎樣去小男孩的家”。出示地圖,“咦這是什么?地圖,我們一起來看看怎樣才能幫助小男孩回家?”(幼兒大膽猜測)
(二)在情境中認識標志,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1、感受情境,初步感受示意圖。
講解地圖內容:走到公園門口——穿過路口——找到小男孩的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首先要走到公園的門口,然后會來到一個有紅綠燈的路口,走過了路口就能找到小男孩的家了。
2、播放課件,認識標志,學看簡單的示意圖,選擇正確的路線走到公園門口。
(1)首先我們要走到公園門口,走哪條路才能安全的到達公園門口?為什么?出示路徑示意圖。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條路上有哪些標志?其它路呢?
了解相關標識:當心落水、禁止行人通過、注意施工、直行標志、出口標志。
(2)神奇的花瓣會走哪條路帶小男孩到公園門口呢?真真扯下第二片花瓣,“花瓣花瓣請把小男孩安全的帶到公園門口”。
3、認識標志,學習安全過馬路的知識,穿過路口。
(1)小男孩到達公園門口后,現在來到了哪里?(來到了路口)播放相應的課件,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紅綠燈、標志)怎樣才能安全通過路口呢?(要看紅綠燈,要綠燈亮了才能走)
教師小結:
①了解斑馬線的相關知識:我們過馬路的時候要從斑馬線走,走之前還要左右看一看。
②了解紅綠燈的相關知識:我們過紅綠燈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紅燈停,綠燈走,黃燈亮了要注意。
③了解相關標志:小朋友們剛剛還發現了一些標志,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注意走斑馬線、注意紅綠燈、當心車輛。
(2)神奇的花瓣會怎樣幫助小男孩安全的走過馬路呢?真真扯下第三片花瓣,“花瓣花瓣請帶小男孩安全的走過路口”。
4、進一步學看示意圖,找到小男孩的家。
(1)神奇的花瓣幫助小男孩安全的走過了路口,現在來到了哪里?(小區)在小區門口你看到了什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哪些標志,這是什么?認識標志:禁止攀爬、禁止拍照、禁止按喇叭、注意行人。
(2)出示小區平面示意圖,小男孩住幾號樓?(帶五角星標志,3號樓)現在小男孩站在小區大門,這里有兩條路,你會走哪一條呢?誰來畫一畫?誰有不同的想法。(第一條:從入口到環島處,往右轉。第二條:從入口到環島處,往左轉。第二條是錯誤的,因為逆行了。)
(3)到底應該怎么走呢?標志會告訴我們!這是什么標志?
認標志:直行、右轉、左轉、環島。你知道環島是什么意思嗎?重點理解環島。
(3)神奇的花瓣會怎樣找到小男孩的家呢?真真扯下第四片花瓣,“花瓣花瓣請把小男孩安全的送回家”。
(三)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制作“我的愛心卡”,懂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1、真真用她神奇的花瓣幫助迷路的小男孩安全回到了家,雖然還剩下一片花瓣了,但是珍珍感到很開心,因為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會遇到一些危險的事情,像地震、燙傷、交通意外等,出示圖片,這些小朋友因為火災、地震失去了家園、失去了爸爸媽媽、失去了心愛的學習用品。如果你有一片這樣的神奇的花瓣,你會怎樣去幫助他們呢?(幼兒大膽想象)
2、講解操作要求: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花瓣筆”,請你將自己的想法用“花瓣筆”畫出來,畫好的愛心卡貼到展板上,讓神奇的花瓣實現我們的心愿。
3、作品評價:隨機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4、活動結束:小朋友,幫助別人是開心的事,是快樂的事。所以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幫助別人的愛心,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快樂。現在我們把愛心卡拿好,到教室和其它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進入美麗春天的季節,孩子們經常會被美麗的春天而吸引,春游的路上,鄉間路邊的小草小花都是孩子們所欣賞的景色。主題《大樹和小花》中的教學活動就是為了能讓孩子們積累更多美麗的大樹和小花花朵的故事,數學活動《各色各樣的花》就是其中的一個教學活動。
該活動我設計了“媽媽的節日”、“我會送花”、“我會數花瓣”三個環節。活動的第一環節我主要利用母親節創設了一個送動物媽媽花的情景。讓孩子們初步了解每年的五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用拍手的方式歡迎動物媽媽們,即兔媽媽、鴨媽媽和豬媽媽。然后第二環節就是請孩子們仔細觀察動物媽媽身上的數字,從數字的顏色和數量來送花給動物媽媽。如:兔媽媽身上的數字是黃色的那就是送給兔媽媽4朵黃色的花;豬媽媽身上的是喜歡也就是根據花兒的不同特征給花分類以紅色的6,就送6朵紅花給豬媽媽;鴨媽媽身上有個綠色的5,就取5朵綠花送給鴨媽媽。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我還準備了一個魔術箱,讓孩子們在這個魔術箱中摸出需要的花兒送給動物媽媽。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引導孩子們繼續在情景中,根據花兒的不同特征給花分類以及按數取物,進一步感知9以內數量的多少,從中也引發孩子們了解花的更多特征。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在第三環節。因為有來了青蛙媽媽、袋鼠媽媽和大象媽媽,它們的想法又不一樣了,青蛙媽媽身上有個7的數字,它說喜歡7片花瓣的花;袋鼠媽媽身上有個8,它就喜歡有8片花瓣的花;大象媽媽喜歡9片花瓣的花。這就要求小朋友們進行數花瓣活動。數花瓣都是朵的其目的是引導幼兒學習繞圈數數。對我們成人來說十以內的繞圈數數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但對于我們中班孩子來說,難度就比較大了。在數花瓣的過程中,我發現好幾個孩子因為數得重復了,花瓣數量就多出來了。那要怎么數才不會多數呢?我請孩子們想個好辦法,洋兒小朋友提出了記住從哪一片花瓣開始數的。是的,洋兒說到了重點,那么要怎么樣記住這第一片花瓣呢?終于小馬小朋友想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做個標記。”我就順著小馬的好辦法,和孩子們一起嘗試了,還真不錯,做過標記的花瓣就是已經數過的,這樣就不會出現重復現象了。有了繞圈數數的好辦法,大部分孩子的操作都對了,只有少數幾個能力比較弱的小朋友還是遇到了困難。這也是我本次活動的最大問題,在設計的時候,我應該考慮到孩子們的差異性,如果根據孩子的不同發展程度而提供給他們不同難度的操作材料,這樣也許就能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了。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美麗的花兒既是孩子們喜歡的生物,其中還充滿了不同角度的奇妙數學,讓孩子們快樂學數學。《綱要》中說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反思我的數學教學,大致上說還是符合中班幼兒發展特點的,我自己覺得以母親節的情景為載體,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利用對花的數數活動促使孩子們更進一步地感知了物體的數量。不過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應用性這三個特點,對幼兒來說是相對難理解的活動過程,如何去提高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還需要更好地去探索學習,也需要全面關注全體幼兒,讓數學成為我們孩子生活和學習中的快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