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設計(通用10篇)
《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介紹電子計算器,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探索計算規律。(課文第40、4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學提問、探索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初步了解計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稱和功能。
2、了解計算器的形狀、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礎上,學會計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進行簡單的四則計算。
3、培養學生運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節約、環保等意識。
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
難點:對計算器一些功能鍵了解。
關鍵:利用實物加強練習、應用
教具準備:計算器、實物投影儀。
學具準備:電子計算器(最好每人一個)。
教學過程:
活動一:超市購物
(活動目標:通過超市購物情境,使學生想到計算器。)
師:同學們,你們經常去超市嗎?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選購了很多東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時候,我有點猶豫,我就帶了100元錢,也不知道夠不夠,這時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算一算)
師:怎么才能又準確又快地算也來呢,你想到了什么計算工具?(計算器)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還在哪見過計算器?它們有什么作用?
師小結: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計算器已經被廣泛的使用了,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神奇的計算器。
板題:神奇的計算器
活動二:認識計算器
(活動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當老師,促進學生互相交流和學習。)
1、了解計算器的結構:
(1)師:你了解計算器嗎?假如你是一位計算器推銷員,你打算怎樣介紹你手中的這款計算器的構造?(板書:面板、顯示器、鍵盤)
鍵盤里有哪些鍵?(板書:數字鍵、運算符號鍵、功能鍵)
這個點是什么意思?(點出開機、關機、刪除)
(2)請一生介紹自己的計算器(實物投影)
組內學生相互介紹自己的計算器。
(3)師:文曲星、商務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計算,但它們也有計算功能,可以作為計算器來使用。
各種不同的計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說明書。但對于一些簡單的操作,方法還是相同的,像開機按on關機按off。
2、學習計算器的操作:
師:大家認識了計算器,如25×4,先輸入25,然后輸入×,接著輸入4,再輸入=,屏幕上出現的數就是計算的結果。
活動三:算一算
(活動目標:1、鞏固計算器的操作;2、讓學生體驗計算器的優勢,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3、讓學生辨證地看待計算器。)
(1)你自己會操作嗎?試試!準備好了嗎?(請你把計算結果記錄在草稿本上)
(2)小黑板出示:
32010-8925= 4368÷78= 24×7.6= 6.28-0.95=
(3)同桌之間說說你是怎樣用計算器計算這四題的。
(4)誰來匯報計算結果?你是怎么算出來的,跟大家說一說?
指名學生演示(實物投影)
(5)問: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樣的嗎?
在操作中感知0 . 95可以按 . 95
(6)師:通過用計算器計算這些題目,你有什么發現?
生:通過計算這四題,我們可以發現,用計算器計算時只從左往右依次按鍵就可以了。
師:用計算器計算與口算、筆算相比你有什么體會?
生:用計算器不僅可以提高速度,還能算出我們還沒有學過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對我們的計算很有幫助。
(7)人機大比拼:那接下來我們來進行一個比賽,分兩組:一組必須用計算器來報計算器顯示器上的結果,一組用口算或筆算。看看誰快?愿意用計算器的請舉手。
出示:
a:198+2=? 82-62=? 1000×5?
b:78659+34978=? 835×21=? 1305÷45=?
師:從這次比賽,你有什么感想?
(對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結果的題目如果用計算器計算會比較慢,而對于一些大數目計算用計算器比較好,快而準!)
師:因此,在實際應用時我們應該根據需要合理使用計算器,不可過分地依賴計算器來計算,要把它用到實處。
活動四:試一試
(活動目標:1、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兩個數相乘最大積是由哪些數字組成的規律;2、在逆向思維中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
試一試1:用1、2、3、4、5這5個數字,任意組合成一個兩位數和一個三位數,用計算器求出它們的積,積大者獲勝。
要求:1、同桌兩人輪流進行;2、每次都記下自己的算式;3、最后比一比誰獲勝的次數多。
好,游戲結束,誰來說一說你和同學共進行了幾次游戲,你贏了幾次?請把你獲勝的算式中積最大的那一個說出來。師同時板書。
我們一塊兒來看一看這些算式,想想怎么樣組合才能獲得最大的算式?
小結:(1)數字5和2放在一塊兒,數字4、3、1放在一塊兒;(2)兩個最大的數字5和4分別做為組成的兩位數和三位數的最高位;(3)然后把稍大些的數字3寫在4的后面,把2寫在5的后面;(4)最后把1寫在3的后面。
那么,積最小的規律又是什么呢?(師暫時不下定論,鼓勵生課后回去思考。)
剛才有很多同學在同桌對抗游戲中獲勝了,下面我們要進行的是估計練習,看誰估得準、估得快,準備好了嗎?
出題:67×39 73×21 58×98
你是怎么估的,跟大家說一說?還有不同的估法嗎?
試一試2:先估計下列算式中一個乘數的范圍,然后用計算器檢驗你的每一個估計,如果你的估計不在預設的范圍內,用另一個數再試一試。
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你有什么體會?
《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設計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北師大版第七冊第三單元乘法中的“神奇的計算工具第一課時。
計算器(即電子計算器)是一種現代計算工具。它體積小,運算快,操作簡便,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的使用。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或多或少的接觸和使用過計算器,向學生介紹一些簡單的計算器的知識,引導他們正確使用和合理的運用,就顯得很有必要。教材在“乘法”單元后專門安排了“神奇的計算器”這一教學內容,既可以集中進行一些大數目的計算,又可以用來探索數學規律,引導學生辯證的對待計算器,為今后進一步學習電子計算器打下基礎。
本節課內容的編排與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非常吻合。主要突出以下三個注重:一是注重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二是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三是注重引導學生探究數學規律。
二、說教學目標:
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能用計算器進行較大數目的計算。
②技能目標:引導學生探索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③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計算中體會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方便與快捷,激發學生使用計算器的興趣,從小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較大數目的計算;教學難點是,通過計算探索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四、說教法、學法
活動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特征。新課程指出:“教師應向兒童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揭示規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我設計這節課時,主要以各種教學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動腦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努力營造一個學生樂學,課堂氣氛輕松愉悅的立體的開放式教學環境。
為了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我設計了下面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二)、嘗試使用,探索交流。
(三)、靈活應用,辯證對待。
(四)、善于應用,探索規律。
(五)、知識拓展,介紹電腦。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這一環節是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引入新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計算練習活動將學生引入正題;接著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計算器的實例,使學生對計算器有一種親近感,感到它與生活“同在”;隨即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在進行比較復雜的計算時,人們通常都會使用計算器呢?當學生回答使用計算器 計算快、準、方便、快捷等優點時,我追問:那你想掌握使用計算器的本領嗎?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這時的學習已經成為了學生的一種內在需求。
(二)嘗試使用,探索交流。
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對于計算器這個現代的計算工具來說,學生并不陌生,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他們對計算器有著不同程度的了解。通過調查,四年級絕大多數學生都用過計算器。所以在突出:“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這一教學重點時,我設 計了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計算器的環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很好的促進了學生間的互相交流和學習。同時運用電腦課件介紹相關功能鍵的使用。
(三)靈活應用,辯證對待。
“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也是教學的重點之一。目的是讓學生在嘗試使用時規范操作方法;在掌握操作方法后熟悉鍵盤,進行熟練操作;在熟練操作中總結操作的經驗,養成操作技巧。
“教是因為需要教”,因大多數學生已經有了使用計算器的經歷,所以在“初試本領”時,我出示書上的例題,直接放手讓學生練習,在交流答案時,再適時地提問:“你是怎樣輸入的?”然后結合電腦演示,讓操作不熟練或操作錯誤的學生有一次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互相學習的意識。
在學生掌握操作方法后,我便讓學生“大顯身手”。這一組的六道題目,數值比較大,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我讓最先做好的學生把算得快的秘訣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并請不小心算錯的同學說說使用計算器時應注意什么?在大家交流形成共識后,我歸納為 “整體讀數,細心輸入。看清數字,小心按鍵。”供大家一起學習。這樣安排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機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善于應用,探索規律。
探索規律是體現用計算器計算的數學價值,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主要通過下列步驟來突破。
同桌做數學游戲。目的是活躍氣氛,激發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課本中試一試第一題:用題目中的數字組成不同的乘法算式,同桌相互出題計算,全班交流時讓學生把自己組的算式寫在黑板上。全班討論黑板上積最大的算式的特點,并請學生再舉例。經討論讓學生體會如何組合才能獲得積最大的規律。同樣積最小的規律也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玩的過程中體會。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規律。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領略了數學的神奇。
(五)知識拓展,介紹電腦。
這一環節是介紹用電腦來計算,激發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從小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識。為今后進一步學習電子計算機打下基礎。
六、說作業設計
課本中試一試第二題:括號內可以填幾,先估計,再用計算器檢驗,找到合適的答案。這是一道逆向思維的估計題,先復習估計兩個因數的積的練習,再做這道練習題。可以單獨行動,也可以小組合作。學生的思維活了,手腳放開了,在活動中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著眼于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是以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為主線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把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變為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粗淺的認識,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神奇的計算工具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2、從身邊算起,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3. 適當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并熟練使用計算器。
教學難點:
熟練運用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同學們,你們知道遠古時代,都有哪些計數或計算的工具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我們可以用哪些計算工具來進行計算?
2、問: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見過計算器?
3、小結: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計算器已經被廣泛的使用了,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計算器這個神奇的計算工具,并利用它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板題:神奇的計算工具。
二、展開。
1、認識計算器
同學們每人都帶來了計算器,各種品牌的計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樣,我們來看一看,這個計算器的功能比較復雜,而這一個比較簡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數字區、加減乘除符號區和開關鍵、歸零鍵這些基本的按鍵,其它按鍵以后再學習。今天我就想請你以推銷員的身份來介紹你的計算器。試想,如果你是這個品牌計算器的推銷員,你應如何介紹這個計算器的基本按鍵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舉一個例子計算演示。
比一比誰是秀的推銷員,優秀推銷員的標準為
(1)聲音洪亮,語言能夠表述清楚
(2)能夠有條理的進行介紹,兩人一小組試推銷,互相取長補短。
2、比賽
作為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還要有良好的計算功底,接下來我們將進行一場計算比賽,請聽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進行計算,男生用計算器進行計算,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指定的題目,并把答案記錄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還是計算器的速度快?
出示
第一組:15+23= 82-62= 1000×5 =
第二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師問:那么,什么樣的計算用口算比較快,什么樣的計算用計算器比較快呢?
總結:并不是所有的計算都用計算器比較快,對于比較簡單的算式來說用口算更方便、更準確
請你用合適的計算方式來計算下題: 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匯報:每道題分別用哪種計算方式來算的?結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題都依賴于計算器,同學們還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動腦,這樣大腦才能越來越靈活。3.環保問題。
在我們身邊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這些問題的數據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出示:“據統計,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浪費16千克的水。照這樣計算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多少千克的水?”
現在我們把這些水利用起來:“把這些水裝在飲水桶中(每桶水約重20千克),大約能裝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幾桶水?
“算算這些水夠你家喝幾個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試著進行計算
(2)如果有困難,四個人可以進行討論,最后由一人進行匯報。
看到這個數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師:看似不經意的一滴滴水,積累起來就夠一家子喝上幾年的。通過這組數據的計算,你有什么感想嗎?
小結:有句宣傳詞這么說:“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淚!”想想,那將是多么可怕的事。通過計算器的計算,使我們懂得了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
3、身邊算起。
那么你最想用它來算算身邊的什么呢?
課前以同桌四人為一組,調查了一些數據。現在就來匯報一下你們最想算什么。(匯報)
四人一組,用計算器來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數據吧!
問:哪一組愿意來說一說你們計算的情況?
一人說題目,一人匯報,一人補充。
4、發展性練習
棋盤題
世界上的許多事物都是看著不起眼,但積少成多就是個驚人的數字了。這里就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
說故事:古時候,有個聰明的小伙子在一次戰役中,拯救了整個國家,于是國王把他召進宮,要對他行賞。國王說:“小伙子,你要什么?是金銀財寶還是凌羅綢緞?我什么都可以給你。”小伙子什么都沒說,只是叫人拿來一些米和一個象棋的棋盤。他在棋盤的第一格擺了一粒米,在棋盤的第二格擺了2粒米,在第三格擺了4粒米,第四格擺了8粒米。他說:“按這樣的規律擺下去,擺滿整個棋盤的米就送給我吧。”國王哈哈大笑著說:“你就只是要些米而已?”于是,國王請來了幾個大臣,算算一共該給小伙子多少米。可是大臣們都算不個結果來,于是國王又請來了全國的數學家一起算,算了三天三夜也沒算出個結果來。
為什么會這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伙子擺米有什么規律嗎?(揭示規律)那么第五格的米該怎樣計算?第六格呢?第七格呢?第72格呢?
這么多2連乘,難怪他們算不出了。現在,我們有了計算器,讓我們一起來幫國王算算吧。
為什么你們都停止計算了?(計算器內的位數不夠了)看來,我們手中的小型計算器還是有局限性的,也許還有待你們去開發呢,其實有沒有辦法算啊?(大型計算器,電腦)
老師已經在電腦內算出第72格應放多少粒米了。(出示數據:23612606848)這是個22位數,這個數據幾乎是全世界幾年的糧食總產量。把這些米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赤道約3億圈。僅僅第72格就這么多米了,更不用說擺滿整個棋盤有多少米了,你說,國王給得起嗎?
5、游戲。
做了半天題,同學們一定有點累了,現在我給大家變一個魔術,想看嗎?
出示計算器:輸入12345678(做小動作,吹口氣等),按=號,顯示:87654321
想一想:這個小魔術的秘密在哪里?(事先鍵入99999999-)
師:你們能自己設計一些類似的游戲嗎?
三、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四、總結
計算器發展到今天,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老師希望你們讀好今日書,成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計算器的功能。
《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反思也是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情景,對此進行討論分析,以下是關于四年級數學《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數學《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反思一
1、用計算器計算是這堂課的重點,但不是難點。計算器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計算工具,它已融入了現代生活,大部分學生都已接觸或使用過計算器,所以我把一些介紹計算器的基本操作教學環節省去,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器的用法。設計這四個層次題目的價值何在?
為什么要用計算器?或者說什么時候才用計算器?遇到大數目的計算才用計算器來幫助,并不是所有計算都需要用計算器。
要真正用好計算器,首先要熟悉你的計算器,它是聰明型的還是傻瓜型的。像第⑥題,聰明型的計算器,可以直接輸入;傻瓜型的計算器,最好要學會用“M+”和“MR”這兩個鍵。
另外提醒學生計算器并不能保證計算一定正確,正確計算的前提是要正確地輸入數字。
2、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讓學生充分體會“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偉大的力量!”
3、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這節課可以說是作了有效的嘗試,但在介紹數史資料時還可挖得再深一些。
4、在計算的過程中,若能加以估算的指導,就可以幫助學生檢查計算器操作的正確性,反饋時的實效也會大大提高;
四年級數學《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反思二
《神奇的計算工具》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課,這一課在教材上的內容很少,所以在備這節課之前,我心里的想法是“可講可不講”,或者“以學生自學為主”,但是在查閱了一些有關資料再去備課時,卻發現本節課卻是不可不講、而且大有講頭。那么,我是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呢?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主要是從如下四個環節來完成的。
1、立足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
由于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在課的開始,我仍然還是以學生自學為主,讓學生當小老師,來介紹計算器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老師只做適當的補充。
2、體驗計算器的優勢
介紹完了它的基本使用方法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迫不及待地要一顯身手了,因為他們那種滿不在乎的表情已經是溢于言表。我打算先讓他們嘗點兒甜頭,當然,也是體會一下計算器的優勢。于是,我出示了如下三道題:17689+5874、429203、2940÷2884。三道題做下來,大部分學生是旗開得勝,當然也有個別同學由于動作慢或按錯鍵等原因而掉了隊。于是,我適時地教育學生“即使是用計算器,也需要我們認真、仔細”。
3、恰當、合理地使用計算器
這個環節,我安排了“與計算器比賽”的游戲,學生開始不敢比,在我的鼓勵下,有幾個學生勇敢地站了起來。于是班里的同學分成了“計算器組”和“口算組”兩個小組。其實,這次我是有意想讓“口算組”贏。于是,我出示了如下四道題:72÷9、12587、9870÷21、(8913+5468)0÷458。果然,“口算組”以三比一贏了“計算器組”,輸的同學都大喊“不公平”。我安定了一下學生們的情緒后,請他們思考:比賽的輸贏是將要的,關鍵是在今后的計算中,要注意什么。于是,得出了如下一系列的結論:“人不能被機器所限制”、“計算也要因題而異”、“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口算、簡算和計算器算相結合”等等。
4、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出示了一道99999999999998讓學生用計算器來算,可計算器卻顯示出了各種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學的計算器顯示“溢出與錯誤
《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設計 篇5
《神奇的計算工具》是學生動手操作為主,教師引導的一節課,這節課看似簡單,在上課之前到網上觀看了其他教師的現場觀摩視頻,發現自己對教材的認識還不夠深入,仍有許多可挖素材,讓學生全面掌握計算器的使用。
我根據“以學論教”的觀點,不把學生看成一張白紙,教在學生需要教的地方,上出了一節有意義、有效率的課,學生出教室的時候是和進教室的時候不一樣的。
以往我們會教給學生怎樣開機、關機,認識數字鍵、運算符號鍵、顯示屏,會板書按鍵的程序框圖。其實,這些都不需要教。這樣教,并沒有起到教學的促進作用。筆者以為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需要教的,是儲存數據和提取數據的方法,以及在使用計算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指導上。
上完這節課,我有一個十分鮮明的感受,那就是“教是因為需要教”。
葉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我覺得葉老的這句話可以從教學的過程和終點兩個層面上來理解。我認為的“教是因為需要教”是從教學的起點和過程兩個層面上說的,對當下的課堂教學是有針對性的。
《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基本按鍵名稱和功能,并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四則計算。
2、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發現數學秘密的意識,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3、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鍛煉學生運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向學生滲透節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學會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具準備:
每個學生自備一個計算器、自制CAI課件、計算器、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引出新知識
師:(實物投影一個計算器)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嗎?
生:計算器!(板書:計算器)
師:是啊!咱們地球人都知道,那么你在哪些地方看過計算器呢?
學生自由回答,列舉計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況。
師:的確,在我們的身邊計算器是無處不在的,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幫助。那么你們會使用計算器嗎?(教師隨即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計算器>
二、分組活動,操作計算器
1、推銷員比賽
師:課前你們都準備了一個計算器,是嗎?下面呢,我們來進行一場計算器推銷員比賽,看看誰介紹得,推銷得最棒!
(課件出示:假如你是一位計算器推銷員,你打算怎樣介紹你手中的這款計算器呢?)
生1:我們會介紹計算器的面板、顯示器;
生2:我覺得應該介紹鍵盤和功能;
生3:還可以說一下這款計算器的優點!……
師:那就請大家先在小組內說說,然后推薦出一位伶牙俐齒的“推銷員”到臺上來和其他組比一比,開始吧!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重點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計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課件配樂)
小推銷員上臺介紹計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補充,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鼓勵和表揚。
師:看來大家已經掌握了計算器的很多知識,我這兒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關于計算器這個新朋友的信息,我們一塊兒來聽聽它的自述吧!
(課件播放“小知識”,由“計算器王國的小使者”自述發展歷程以及計算器工作的二進制等相關知識。)
2、復習基本按鍵
師:剛才我們班的小推銷員們把手中計算器的情況說得很清楚了,而且計算器王國的小使者也對計算器進行了介紹。下面我們一塊兒來回憶一下這個新朋友各個按鍵的名稱。
課件出示計算器面板圖,教師隨機提問,如:鍵盤里有哪些鍵?“on/off”是什么意思?小數點鍵在哪兒?“CE”的作用是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逐一出示答案。
3、計算器的簡單計算
(1)嘗試練習
師:剛才我們大家一起認識了計算器,那么現在你會用計算器嗎?(教師指向課題)
生:會。
師:那開始試試吧!準備好了嗎?請大家把計算結果記錄在草稿本上。
(課件逐一出示教材第30頁11題的部分練習)
128+284= 24×7.6= 532-178= 371÷7=
0.092÷1.15×25= 8765-32×21=
指名匯報答案,集體訂正。前五題可以讓同桌之間說說是怎樣用計算器計算的,重點說說是怎樣使用各個按鍵的。
(2)介紹“M+”、“MR”的使用方法。
師: 那8765-32×21的結果是多少?你們是怎么操作的呢?
生1:等于183393,我是直接從左往右輸入數,然后按照這個順序計算的。
生2:我計算出的結果是8093,我先算乘法32×21,然后記錄下這個答案,最后再計算減法。
師:那么究竟哪個答案是對的呢?
(學生爭論不休。)
師:我們還有沒有其他更簡便的方法嗎? 請大家看看,計算器的鍵盤上是不是有兩個鍵 “M+”、“MR”?知道它們有什么用嗎?
教師介紹“M+”、“MR”的使用方法,同時通過課件演示。
先按32×21,得數是672。然后按下“M+”,這樣就可以把這個答案保存下來,然后我們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剛才的672調出來了,最后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嘗試進行操作,然后讓同桌再互相說一說操作的過程。
師:同學們,做了這么多練習,你對于用計算器計算有什么話要提醒大家嗎?對于計算器的使用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1:我覺得我們計算的時候要看清楚和符號,操作要細心。
生2:我還想知道“MC”、“MS”……的使用方法。……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回答,及時教育學生:要看清數據,仔細操作,遇到不清楚的還可以向說明書求助,從而了解其他按鍵的使用方法。
三、男女競賽,看誰算得快
1、師:掌握了這么多關于計算器的使用知識。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男女生大比拼,看看下面的這些練習誰做得最快?請全體男同學用口算或筆算不能用計算器;女同學必須用計算器來計算。準備――開始!
課件演示。
第一組: 17+83= 62-12= 1000×5=
第二組: 7865+3497= 835×23= 1305÷45=
(比賽結果:第一組比賽男生勝,第二組比賽女生勝。)
2、師:從這次比賽,你有什么感想?想說點什么?
學生發言,師生共同揭示計算快的規律:第一組口算快;而第二組數據大,用計算器操作更快。讓學生明白:對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結果的題目如果用計算器計算浪費時間,會比較慢,而對于一些大數目計算用計算器比較好,又快又準。
師小結:在實際應用時我們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合理使用計算器,不可過分地依賴計算器來計算,要把它用到實處。
四、走進生活,解決新問題
師:現在我們來研究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課件播放一個水龍頭滴水的短片,出示具體條件和數據。)
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滴12千克的水,這些水就這樣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這樣計算,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______千克。
◆把這些水裝在飲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計算),這些水大約能裝______桶。
◆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這些水夠用______個月,約合______年。
(1)學生用計算器輸入數據。計算得數,再指名匯報結果,教師提醒學生要做到:看清數據、正確輸入。
(2)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現場將答案填入課件中。
(3)通過算這組數據,你有什么想法?想說點什么?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4)小結:節約用水要從點點滴滴開始,有這樣一句廣告詞:“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淚!”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爭當一個節約的好孩子,為創建和諧節約型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五、開展游戲,探索規律
師:(出示主持人李詠圖片)知道他是誰嗎?
生:《非常6+1》的節目主持人李詠。
師:下面我們也來玩一個砸蛋游戲,怎么樣?
(課件出示3個金蛋,由全班同學一起舉手決定先砸幾號金蛋,每個金蛋后面鏈接了不同的問題,由學生進行討論和練習。)
金蛋1:9999×1= 9999×2=
9999×3= 9999×4=
9999×5= 9999×7=
9999×9=
由學生一起用計算器計算前2個算式,然后讓學生思考: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組交流,用發現的規律算得數,再用計算器進行驗算,讓學生知道計算器有時還可以用來檢查計算是否正確,起到一個驗算的作用。
金蛋2:課件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學生用計算器計算,集體匯報答案。
師:請大家繼續算一下這個答案!
111111222222÷333334=
當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發現位數不夠時,引導學生探究規律,尋求新的方法。
師:你遇到什么問題了?
生:計算器已經不能把這些數顯示出來了。
問:那怎么辦?你發現規律了嗎?
引導學生利用發現的規律繼續算得數。
111…122…2÷333…34=
N個 N個 N-1個
師:通過這組練習你有什么體會?看來啊,計算器這個新朋友的作用還真不小。
金蛋3:課件出示,對計算器這個新朋友說一句最想說的話!
六、課堂總結,暢談收獲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你有什么體會?有什么收獲?
2、教師就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
《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2、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重點:
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教學難點:
會利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教師取出電子計算器,讓學生也拿出自己的計算器。教師:猜一猜,今天,這一節劉我們一起學習什么?學生:認識計算器。
2.教師:你知道如何使用計算器嗎?
二、引導探索
1.讓學生說一說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計算器的方法。
2. 認識一些功能鍵。(1)
由學生來說明。(2)
集中說明一些功能鍵的作用。
①開關及清除鍵。按一下此鍵,打開計算器,再按一下就關贛計算器。
②運處符號鍵。只要介紹“+、-、×、/“鍵的使用方法。
③數學鍵數字鍵的使用。如按1 2 。顯示屏就顯示“1 2”。
④等號鍵按下數字鍵及運算符號鍵后,按下此鍵,顯示屏就顯示出輸入算式的計算結果。
⑤小數點鍵按下此鍵,就呈現一個小數點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如:時間鍵、日期鍵、括號鍵、存儲運算鍵等。
3. 嘗試練習。
(1)計算25×4 操作過程:輸入25→×→4→=,屏幕上呈現100,就是計算的結果。
(2)計算一份菜單的價錢。
①呈現:酒;14元 涼拌豆腐:3元
肉絲:5元 青菜:3元
清蒸魚16元 三鮮湯:12元 甜點8元
②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③反饋計算結果。
4. 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1)呈現計算題。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教師巡視課堂。
(3)反饋計算結果。
(4)引導提問:通過計算,你有什么發現(特別指導觀察第②題中各算式的計算結果,并進行比較)?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發現:積的個位都是1;積的位都是8;中間幾位數都是9,9的個數比第1個因數中的9個數少一個。接著,讓學生說一說以下幾個算式的結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觀察計算結果、發現規律,同時突出了運用簡便方法計算很可能比計算器還要快定瞇,充分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活動課本第36頁的“練一練”。
板書設計:
神奇的計算工具
計算器的組成。
屏幕、數字鍵、功能鍵、運算符號鍵等
《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設計 篇8
神奇的計算工具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并學會使用計算器。
2、會利用計算器進行一些四則運算,并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重點】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
【教學難點】利用計算器探索數學規律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教師取出電子計算器,讓學生也合出自己的計算器。
教師:猜一猜,今天,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什么?
學生:認識計算器。
板書:神奇的計算器。
2、 教師:我們的計算工具是如此的神奇,你知道它們神奇在哪里嗎?
二、 引導探索
1、認識一些功能鍵。
(1) 由學生來說明。
教師:我們現在用的計算工具最普遍的是普通計算器,你會用嗎?老師請個小老師來向大家講解下如何用計算器好嗎?
課件出示:例如68+201,20÷4,56×12×13。
讓一個小老師上講臺向同學們講解如何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
(2) 集中說明一些功能鍵的作用。
① 開關及清除鍵。
按一下此鍵,打開計算器,再按一下就關閉計算器。
② 運處符號鍵。
只要介紹“+、-、×、/“鍵的使用方法。
③ 數學鍵
數鍵的使用。如按1 2 。顯示屏就顯示“1 2”。
④ 等號鍵
按下數字鍵及運算符號鍵后,按下此鍵,顯示屏就顯示出輸入算式的計算結果。
⑤ 小數點鍵
按下此鍵,就呈現一個小數點
3、 嘗試練習。
(1) 計算25×4
操作過程:
輸入25→×→4→=,屏幕上呈現100,就是計算的結果。
(2) 計算一份菜單的價錢。
① 課件出示:
菜 單 酒 : 14元 涼拌豆腐: 3元
肉絲: 5元 清蒸魚: 16元
三鮮湯:12元 甜點: 8元
青菜: 3元
② 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③ 反饋計算結果。
4、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師:現在同學們都會利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了,那現在你們想跟老師一起利用玩下數字游戲嗎?
學生:想啊。
教師:好,在我們玩之前先聽老師介紹一個小知識啊。
課件出示:計算機中使用的是二進制記數法,就是滿2進1.它使 用的數字只有0和1.0代表0,1仍代表1,滿2就向左邊相鄰數位進1.因此,二進中“1+1= 10”。
(1) 課件出示
用1,2,3,4,5這5個數字,任意組成一個兩位數和一個三位數,用計數器求出它們的積,積大者獲勝.例如:三位數是342,兩位數是51積是17442。
在這個游戲中由四個同學一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在他們討論后由一個代表來匯報結果。然后下一個匯報的結果要比上一個的大。
(2)教師:在這個游戲中你們玩得開心嗎?還想不想繼續玩啊?
課件出示:用計算器算出下列各式 999×9 9999×9 99999×9
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教師巡視課堂。
反饋計算結果。
引導提問:通過計算,你有什么發現啊?那么你能直接說出下列各式的結果嗎?
課件出示: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三、課后小結
課件出示:你能談下你學完這節課的感受和體會嗎?
《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設計 篇9
當我教完計算器這一內容后,學生就很依賴計算器,什么都用計算器來算,我很矛盾,我們是不是杜絕學生把計算器帶入學校呢?把這一知識點放在第一單元傳授合適嗎?
于是,我晚上躺在床上又重新打開教參與大本教案,尋找專家把有關計算器教學放在這一冊的真正用意,因為我想專家把計算器放在這一單元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了,也肯定會考慮到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會使用計算器的情況。
教師用書上說,這冊是整數四則運算的終結,學生面對多位數的乘除法時,計算就非常苦惱,學生把計算器當救星,我們應該理解,但我們不能放任,用計算器來代替口算估算筆算,那是行不通的。
一味的杜絕只能增加師生之間的敵對意識。我們應該對計算器計算這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它的好處,也要正確看待它的壞處,將高年級學生的問題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判斷如何合理使用計算器。
那老師該怎么辦呢?
各有各的方法,但我認為老師不能杜絕,要正確的引導和疏導,曉以利害。平時加強管理,特別是課堂和作業中計算器使用的管理,明確計算器的用途,將口算,估算,筆算和計算器計算做比較,讓學生切實利用計算器,起到更好,更大的作用。
教材中也考慮到這一點,學生的依賴性,所以也有相應的內容安排進去,就需要老師們深入的研究如何管理。教材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第一、利用計算器對大數計算方面的找規律,激發學生巧算心算的能力,把計算和探索規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既讓學生學習了用計算器的方法,又激發了學生探索數學奧妙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觀察,推理的能力。通過學習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器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的作用。
第二、利用計算器進行檢查口算估算筆算,明確利用計算器計算的步驟,先口算,然后估算,然后筆算,最后才是計算器計算來檢查。如果不利用計算器就可以計算,檢查,我們就不能用計算器來算。
第三,根據實際生活經驗,使他們認識到在實際生活中并不是每一次計算都可以使用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會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具備一定的口算,估算,筆算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所以,老師們要讓學生有利用計算器計算的機會,也要讓學生知道,該什么時候使用計算器。簡單的計算,我們不能使用計算器,計算器是要在非常復雜的計算時,才使用,另外使用計算器是為了準確的檢查錯誤,發現錯誤要仔細檢查自己在計算時的問題所在,千萬要強調學生不能在用計算器計算出來后馬上就把正確答案抄到題目里面,對自己的錯誤要仔細研究。
所以我個人認為,不能埋怨計算器,也不要埋怨教材編寫的問題了,計算器的使用的確是必要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去操作,如何去引導,讓學生認識到計算的作用,也認識到計算器生活中的局限性,讓學生在計算能力方面得到提高,熟練掌握多位數的計算方法。
《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設計 篇10
這是一節讓學生動手操作的課,在教材上所占的內容并不多。初看教材時,覺得很簡單,而且現在的孩子們對這樣的計算工具應該都不陌生。但是在進一步鉆研教材、查閱資料以后,才發現這節課其實是很有講頭的。
首先,計算器我們每個人都用過,但是一般用到的都是最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說實話,對計算器上的一些按鍵,自己也并不是完全的熟悉和了解。所以在上課前,我首先查閱了許多關于計算器的資料。我們平時所使用的大都是普通型計算器,雖然說是大同小異,但是外型和功能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要全部研究清楚,也下了一番工夫。比如有的計算器上,開機鍵是ON,有的則是AC,或者是ON/C、AC/C在同一個鍵上,兼顧了開機和清除的功能;再比如C和CE都有清除的功能,但是它們的區別在于,一個是清除全部數據,一個只清除上一步的輸入。此外,還有的同學拿的計算器是功能較多的,上面還有匯率的計算等等。這些按鍵的使用,我都一一記錄并記在腦子里,其中有一部分是不需要向學生介紹的,但是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數。
由于孩子們對計算器都有一定的了解,剛上課有的同學就已經躍躍欲試了。所以我選擇了讓學生先來介紹自己了解的部分:開關機、加減乘除、清除、等號、小數點等常用的按鍵。其它的一些按鍵功能我也沒有急于補充,而是讓同學們在嘗試計算具體題目時自己進一步體會。比如在計算2345-39×21這道題目時,大部分同學算得的結果都是48426,我和同學們一起對這道題目進行了估算,確定得數范圍應該是在1500多。那為什么大家計算的結果卻是4萬多呢?難道計算器也會出錯?同學們立刻想到,是運算順序出了錯。這時再順勢介紹M+、MC、MR等按鍵的使用,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并在具體的計算中很快掌握了幾個鍵的用法。
總之,本節課教學中,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巧妙預設,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取得了較好的授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