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變幻》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神奇的變幻》是《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第19課的內容,本節課主要學習在畫圖軟件中翻轉、旋轉和扭曲圖形的方法。在設計本課時,我著重體現以下思想:
1.學科整合。整合美術、信息技術和思品三大學科,同時注意對學科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在課堂上要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對重點、難點知識精講,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
3.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
4.情境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創設適當的情境后再拋出任務,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快樂地接受任務。
5.注重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失敗和成功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畫圖中改變圖片的大小,圖片縮放、翻轉、拉伸和旋轉的方法及技巧,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畫圖創作;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
過程與方法:在教師、同學及網絡的幫助下,感受學習翻轉、旋轉和扭曲圖形的過程。初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任務驅動和教師引導相輔相成,完成教學任務。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接受任務,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和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與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策略分析】
1.學習者分析
三年級學生在學習本課前已經對計算機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夠熟練使用畫圖工具箱里的各種工具。
2.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采用探究式學習,教師利用網絡的優勢,成為信息的廣播者,為學生提供動態的,豐富的信息;嘗試點撥的引導者,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空間;知識反饋的調整者,激活學生積極探索的自信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幫助下,小組合作交流中,利用動手操作探索,發現新知,自主學習。
教學評價方式多樣化,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方式,以過程評價為主。對學生的學習和練習作出評價,以有趣多樣的評價激勵學生的積極情緒,實現人機對話,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學習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圖片的翻轉、旋轉、拉伸、扭曲的方法。
本節課的難點是掌握圖片的翻轉、旋轉、拉伸、扭曲的技巧。
【課前準備】
知識準備:學生已經會用畫圖程序中的各種工具,并掌握了復制圖片的方法。
資源準備:計算機畫圖程序,以及用于設定任務的圖片。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把《西游記》給大家帶來了,請欣賞。
2.出示課件。
(二)自主探究、各顯神通
師:在剛才的這部動畫片中,誰的本領最大?孫悟空今天給大家帶來了許多魔法游戲,請看!
魔術游戲一:解救唐僧
圖1
1.出示解救唐僧圖片。
2.生讀游戲要求。
3.提醒同學們看清魔術任務。
4.明確任務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比賽分組,講清比賽要求和最終獎勵;最快組將得到孫悟空貼畫,比看哪個組得到的貼畫總數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