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元智能學校的“六大航標”2
3.合作航標:發揮正式與非正式交流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論的其中之一含義是人們智能強項有著各自不同的組合排列。所有人都擁有多種智能的同時,有些人的智能強項或許表現為空間和數學技能,其他人的智能強項或許表現為人際交往和語言智能。
課堂上的教師和其他人一樣,有著他們自己智能強項的排列組合。但是,他們的責任是為廣大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環境。為了創造服務于不同學習者的教室和學校,多元智能學校的教師們在發揮各自的智能強項的同時,也通過利用同事們的知識和智能強項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通過對多元智能學校的研究發現,教師們通過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能夠更加發展他們學生的智能強項和技能。
這里是來自邁克麗瑞學校的非正式學習活動案例。在考察本市的一條河流期間,2—3年級的全班學生打算戶外去觀察這條小河。班級老師布然特(chemine brant)當時意識到,如果孩子們之前做些技能上的準備,把觀察小河期間所看到的情景畫出來,那么,這一定是有意義的。于是,布然特老師便和另一位藝術科的臨時教師弗瑞麗克(nancy fralic)上了幾次頭腦風暴式的課。其中一節課是教孩子們學會畫草圖。弗瑞麗克強調,在畫草圖時,學生們需要首先畫出輪廓,然后,再填涂上一些細節。當孩子們戶外考察回來時,弗瑞麗克老師又上了一課。她教孩子們把彩色粉筆混合起來畫出背景,用濕粉筆畫出前景的細節。一張關于河流學習項目的壁畫體現出孩子們通過班級教師和藝術教師的合作學會繪畫方面的一些技巧。
這種非正式合作的成功體驗還在一個專用教室里被更大范圍內分享。學校把活動情況印成了宣傳簡報在學校教師之間傳閱。班級老師和藝術教師都強調這種非正式合作在特定的學習活動中吸引學生和培養他們技能方面非常有效。
德芙學校有個正式合作的例子。這個學校有很多說西班牙語的少數民族學生,其中很多學生的家庭是藍領階層移民。學校有兩個全時工作的音樂教師,兩個臨時工作的藝術教師。教師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發揮他們的空間和音樂智能強項,應用其他藝術領域的能力學習和表達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為了使得教師們利用孩子們的智能強項,學校要求教師每月拿出一天的時間集體備課,編制豐富的課程單元內容。從1990年以來,違紀學生由400多名下降到13人,出勤率有了明顯提高,被測試認定為天才兒童的數量劇增,家長參與有了顯著提高,標準化考試合格率由原來的大約30%提高到50%以上。
①通常,美國小學校實行包辦制,即由一名教師負責承擔一個班的全部教學工作。
②獨立教育計劃英文意思為“individual educatio la ”,簡稱“ie ”。專門為學業不良兒童補充的課外學習計劃。
另一個正式合作例子來自肯尼迪學校。這個學校的班級結構使得教師們能夠一起工作。在肯尼迪學校,有幾個班形成配對,所以,每天由兩個教師負責一個大班。另外,學校還安排一些特殊的集體活動,所有學生一起參加。這個學校的任何教師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扮演教學活動的主角。在一個配對的三年級教室①,教師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個經營出版“生意”活動。產品制作、宣傳標題以及學校藝術展覽與表演所需要的其他印刷材料全部有他們的學生來做。每年,這個班的學生都要做很多與出版相關的事情,包括儲藏書籍、發放定單和使用pagemaker排版軟件進行材料設計等等。像德芙學校一樣,通過把多元智能理論整合在常規教學之中,以及教師們的合作配合,肯尼迪學校的藝術教育令相當多學生從中受益。這個學校學生不僅超過紐約州最低能力測試要求,而且,超過了地方學區制定的較高考試標準,甚至一些參加獨立教育計劃的②青少年也超過了州考試大綱要求的地方考試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