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論應當怎樣借鑒?
正確借鑒 任重道遠
有學者曾批評我國臺灣地區對多元智能缺乏“拿來主義”的態度形成的一些后遺癥。后遺癥之一,就是“誤把動作當智能”,教學活動只要是動用了圖畫就是空間智能,用腿跳了一下,就是肢體運作智能,活動中有背景音樂就成了音樂智能;后遺癥之二,“以不變應萬變”。一位老師,聽到了多元智能的名詞,知道有八大智能,就什么也不改地自認早已是多元智能老師。結果,許多表面化的“非多元智能教學”就出臺了。說明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并非易事,它既需要認真理解該理論的真諦,又需要從中國的教育實際出發進行實踐和發展。既不能扭曲多元智能理論,又不能照搬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評價,它倡導真實性評價,從教育理念上給我們很大的啟發。但是,如何有效地操作,仍然是一個尚待探索的問題。多元智能理論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使其“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發展。但是,東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教育制度有較大的差異,像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教學班額很大的教育現狀,要真正實施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學,談何容易!文化與國情的差異,就使得多元智能理論在我國需要走不同的道路。雖然我國的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但嚴格地說,我國中小學校課堂教學的面貌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梅汝莉坦言:“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還處在介紹的階段,各地的實驗狀況很不平衡,需要從我國教育實際出發研究的具體問題還很多?傊_借鑒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可謂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