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與多元智能教學
新課程與多元智能教學提綱
一、多元智能的概念
多元;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4個)
三、多元智能的教育目的
多能教育;揚長教育;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四、多元智能的教學策略
一、多元智能的概念
(一)智能的多元
智力研究的歷史,經歷了從單一化,到因素分析(斯皮爾曼的兩因素 ),再到多元化的過程。
加德納在1983 出版的《智能的結構》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
1、語言智能,就是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能力,或運用于聽、說、讀、寫中的能力。
演說家、故事家、教師、作家、記者和編輯等都是語言智能強的人
2、數學邏輯智能,就是有效運用數字、邏輯推理、科學分析的能力。數學邏輯智能強的人對抽象的概念敏感,擅長推理,思考時注意因果關系。
數學家、統計學家、會計、電腦程序員、科學家等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3、視覺空間智能,是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外部空間世界的模式,并能夠運用這個模式的能力。對色彩、線條、形狀、空間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很敏感。
畫家、雕刻家、司機、向導、建筑師、水手等都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4、身體運動智能,是運用整個身體或者身體的一部分解決問題或制造產品的能力。他們有很好的觸覺、特殊的身體技巧。
舞蹈家、運動員、演員、外科醫生、手工藝大師等都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5、音樂智能,運用于唱、欣賞、創作樂曲的能力,有對音高、音色、旋律、節奏等的敏感性。
音樂家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6、人際關系智能,是理解他人的能力,即覺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緒、動機等,處理自己和他人關系的能力。包含對臉部表情、暗示的敏感性。
銷售商、政治家、教師、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7、內省智能,是一種深入自己內心世界的能力,即建立準確而真實的自我模式并有效運用這一模式的能力。這種人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了解,能夠自尊自律。
哲學家、詩人是這種能力強的人。
8、自然智能或博物智能,是識別動植物、對自然界加以區分的能力,是以更寬的視野(自然和文明的關系)理解自然的能力。
植物學家、動物學家、環保主義者、物理學家等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二)什么是智能
傳統的觀點,智能的可操作性定義就是解答智力測驗試題的能力。
加德納的定義:“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會中,解決問題或制造產品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的理論觀點
1、每個人都具備所有至少七項智能。作為潛能,每個人都具備。但還要靠環境的影響和教育來開發。
2、大多數人可以使每項智能達到很高的水準。如果給以適當條件,每個人都可以使七項智能達到很高的水平。
3、解決問題需要多種智能組合
加德納:“ 這種潛能只有在那些奇特的個體上,才以單一的形式表現出來。除此而外,幾乎在所以的人身上,都是數種智能組合在一起解決問題或生產各式各樣的文化產品。”
4、每一項智能都有多種表現形式
三、教育的目的和目標
多能教育
揚長教育
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一)多能教育:百花齊放
既然學生有七項智能,在解決問題時又運用多種智能,那么,就既有發展多種智能的必要,又有發展多種智能的可能。
加德納:“學校教育的宗旨應該是開發多種智能并幫助學生發現適合其智能特點的職業和業余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