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與多元智能教學
(二)揚長教育:揚長補短
杰出人物成功的三大特點,這就是沉思、發揮、調整。
加德納說:“杰出者身上的不和諧因素并不比普通人少,只是他們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特點并積極地利用它們。我所說的發揮,是指某些人能忽略自己的弱勢,并反過來問‘我怎樣能在自己選擇的領域里利用自己的能力獲得競爭的優勢?'”
揚長教育就是教師在發現學生素質上的長項(優勢)特別是智能上的優勢的基礎上,提供長項生長和發揮的機會、條件,使之成為更加突出的素質的一種教育理念與原則。
要有“發現”的意識。
魏源:“不知人之長,不知人之短,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教人,不可以用人。”
加德納:“那些承擔教育重任的人,應該特別注意自己學生的強項和創造性。”
一位女生問她母親:“媽媽,為什么我花了六年的時間準備聯考,現在卻只有六天的時間決定志愿。而這是多么重要的一個決定,它可能會影響我一輩子!”
(三)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1、膚淺的理解是教育的大病,真正理解是教育的一個直接目的
加德納: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是教育的一個直接目的。
“為了理解的教育”
杜威說:“學生能聽到多少,讀到多少,并不重要——假如學生需要這種信息資料,并且能在他自己的情景中加以應用,那么這種知識愈多愈好。”
一堆學生從來不應用的知識,并不構成學生自己“真正的知識”,那是不屬于個人的知識,很容易就遺忘了。只有學生經常使用的知識,才是他自己的知識。一個人不在于占有多少知識,而在于能夠運用多少知識。
2、什么是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加德納:學生若把在任何教育背景中所獲得的知識、概念和技能(簡稱知識),應用到與這些知識確實相關的新事件或者新的領域中,那么他就具有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的能力。
加德納:理解的表現觀,即以“使用知識的情況”表明是否真正理解。
華爾特: “寫書和教學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陸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
3、為什么教育的目的是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教育哲學的依據
教育與生活的關系、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如何溝通教育世界(或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
兩個要素:一個是為了生活而教育,“學以致用”。二是使符號系統與生活系統對應起來,明白“符號系統”所指稱的“生活系統”。
理解平均數是一個什么樣的數?
計算一個家庭每人每天用水量。
根據公園一周每天的門票統計圖來估算平均數。
一個身高135厘米的學生過平均水深為110厘米的河有沒有危險。
4、如何實現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1)精簡課程內容和分量
壓縮課程,堅持“少而精”的原則。
杜威:“學校科目過分復雜,課程和功課過分擁塞,所產生的最永久的惡果并不是隨之而來的憂心忡忡、神經緊張和膚淺的理解,而在于不能使學生真正認識一件事和真正相信一件事的含義。”
理智上的徹底性:識破一件事。
(2)通過運用多元智能達到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四種促進理解表現的方法:
觀察法(o ervational a roach)
對質法(confrontational a roach)
系統的方法(systematic a roach)
焦點方法
焦點方法:
切入點
類比
往核心概念靠近
七種切入點:
—敘述式,通過故事來學習。
—量化式或數字式,對數字及其運算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