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降水和干濕地區2
[板書] 2.干濕地區的分布
[讀圖填表] 看我國干濕地區劃分圖,并對照中國地形圖和政區圖,填寫下表:
[講述] 不同的干濕地區,反映了不同的水分條件,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影響十分明顯。東部濕潤、半濕潤地區(大致相當于東部季風區),是我國主要的耕作農業區。濕潤地區以水田耕作農業為主,半濕潤地區以旱地耕作農業為主。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則是我國主要的草原牧業地區。
(復習鞏固)
1.課文“想一想”:從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考慮,為什么我國無論是西部還是東部,北方還是南方,發展農業生產都不能單純依靠天然降水,必須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種水利措施呢?(答案: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西部地區降水稀少,發展農業生產必須依靠水利灌溉。東部地區,即使是南方濕潤地區,由于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在少雨季節和降水偏少的年份,天然降水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也同樣要依靠水利措施,才能保證農作物的穩產、高產。)
2.課文“做一做”練習:①秦嶺-淮河一線,是一月份______℃等溫線通過的地方,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又是溫度帶中的______帶與______帶的分界線,干濕地區中的______地區與_____地區的分界線。
(答案:0℃;800毫米;亞熱帶;暖溫帶;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
②用直線將下列地區與其所處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連接起來:
寒溫帶 黑龍江省最北部 干旱地區
中溫帶 華北平原
暖溫帶 珠江三角洲 半干旱地區
亞熱帶 塔里木盆地
熱帶 內蒙古高原 半濕潤地區
高原氣候區 青藏高原西北部
海南省 濕潤地區
(布置作業)
選做復習題第3、4題。
[板書設計]
第三節 降水和干濕地區
一、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1.原因: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二、降水集中夏秋兩季
1.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2.季風活動與鋒面雨帶
3.雨帶推移與各地雨季
4.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與伏旱
三、降水量年際變化大
四、干濕地區
1.四類干濕地區:濕潤地區 半濕潤地區
半干旱地區 干旱地區
2.干濕地區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