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導學案
第一節 區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黃土高原為例
【教學目標】
1.通過圖文資料,明確黃土高原的范圍,了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分組討論,分析自然和人為因素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響。
3.學會依據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分析實例,發現區域存在的環境問題與發展問題,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綜合治理措施。
【教學重點】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教學難點】水土流失的成因、綜合整治措施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位置及范圍
2.水土流失的危害
狀況
程度
黃土高原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 的地區。
面積
水土流失的面積27萬平方千米,嚴重水土流失的面積11萬平方千米。
危害
概述
既造成了當地 的惡化,也影響了區域 的發展。
表現
①對耕地的影響:使耕地土層變 ,土壤養分 ,耕地質量 ,導致農業減產。
②對黃河的影響:大量泥沙匯入黃河,黃河泥沙含量 ,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為“ ”。
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造成當地生態環境惡化,誘發和加劇了
的發生。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
位置的過渡性:各種地理要素相互交錯, 比較脆弱;
過渡性 從____向山地高原過渡
從____區向干旱區過渡
從森林向____過渡
從農業區向____過渡
土壤質地特殊:由較細的粉砂粒組成,土質 ,孔隙很多,黃土層極易受到 侵蝕;
氣候 :降水季節分配 ,多集中于 季,且多 雨;
自然災害頻繁: 、 、 等時有發生,加劇水土流失。
人為(主要原因)
根源:生產力水平低,人口增長________,人地矛盾突出。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________、開礦、工程建設→破壞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劇。
(2)破壞植被:________________、營造宮殿、伐林燒薪、戰爭→植被覆蓋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劇。
【特別提醒】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在水土流失這兩個方面的因素中,人類社會以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進入人類社會以后,隨著生產活動的發展,人為因素成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礎,破壞植被是誘發水土流失的根源。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則:
⑴ 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因地制宜安排農業生產實行 綜合發展。
⑵ 要以 為中心,壓縮耕作用地,改土與治水相結合,逐步建立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改善天然草場質量,大力開展煤炭開發地區的土地復墾工作。
2.具體原則(三結合):
(1)________、工程與耕作措施相結合。
(2)________、社會與生態效益相結合。
(3)治理與________相結合。
3.水土流失治理的具體措施:
工程措施
打壩淤地、興修 (溝谷)、修筑 (緩坡)、平整 (塬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