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第一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簡述地理環境決定論、人類中心論、人地伙伴論的觀點。2.簡述人地中心論。3.簡述人地伙伴論。能力目標:了解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德育目標:謀求人地關系的統一 ,推動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相互協調。[教學重點]了解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進而加以利用。[教學難點]人地伙伴論對我們的啟示。[教學方法]運用導學法、講解法、自學法和討論法,并結合有關資料和圖片來完成“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這一問題。[教具準備]:有關課本插圖和資料[課時安排]:1課時[課型]:新授課教材分析: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是一個遞進的過程,由地理環境決定論到人類中心論再到人地伙伴論,說明了人類對人地關系的認識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為此,教材由創設問題情景入手,從歷史背景、核心思想、歷史局限及其影響等方面,分別對地理環境決定論、人類中心論和人地伙伴論三中人地關系思想進行了闡述,脈絡清晰,層次遞進。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漫長而曲折,但人類謀求人地關系的統一,努力推動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步伐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討論:課本2-1-2圖,回答:從緯度位置看,世界天然橡膠主要分布在哪里?我國與世界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之處?天然橡膠是一種熱帶經濟作物,根據其生長習性,在北半球一般分布在北緯18º左右。我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卻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橡膠種植區之一。這一案例,對我們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有什么啟迪?西雙版納雖然緯度偏高,但局部地區小氣候條件優越,全年高溫多雨,適宜天然橡膠生長,當地居民積極引進天然橡膠,并對其品種予以改良和精選,成為我國重要的天然橡膠種植區。這一案例體現了人地關系的協調。那么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到底如何呢?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生產力條件下,人類對人地關系的認識所經歷的階段不同,那么主要有那幾種不同的觀點呢?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找出不同的觀點。主要包括地環境決定論、人類中心論、人地伙伴論三個階段。一、 地理環境決定論(板書)1、發展過程(板書)問題:人類社會發展早期,生產力水平如何?答:低下并且發展緩慢。問題:早期由于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大還是小?答: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很大,也就是說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也很大結論:產生的歷史背景:由于人類社會早期生產力水平低下且發展緩慢,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強,人類改造環境的作用微弱,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是一種恐懼和依賴的關系。在古希臘時代,人類逐漸萌生了地理環境決定論的思想,這是人地關系理論中最早形成的一種觀點。核心思想是什么?學生看書:2、核心思想及產生結果(板書)結論:地理環境決定人類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進而決定人類的民族特征、文化發展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等并由此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只能被動的適應環境。束縛了人類的主管能動性問題:結合知識窗自學:地理環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誰?著作?拉采爾《人類地理學》討論:該觀點的歷史局限是什么?3、歷史局限(板書)結論:夸大了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承轉: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利用和改造地理環境的能力不斷提高,地理環境決定論也因此受到了否定和批判,人類中心論的思想應運而生。二、 人類中心論(板書)1、發展過程(板書)展示標語口號:“人定勝天”、“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討論:這些言行的過激在什么地方?產生的根源是什么?有何危害?問題:人類中心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核心思想及產生結果(板書)答:地理環境是人類活動的場所和任意開發利用的對象,人類可以從自身需求出發,追求和征服自然。討論:該觀點的歷史局限是什么?3、歷史局限結論:忽略了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問題:美國和前蘇聯大規模地開墾草原,反映了怎樣的人地關系?導致什么后果?危害:人地關系對立,地理環境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甚至威脅人類未來的生存和發展。分析:地理環境決定論重視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人類中心論則重視人類對環境的征服和改造,但是兩者都只是片面夸大于問題的一面,忽視了一方面都有不足之處。圍繞環境與發展問題20世紀70年代,國際上出現了悲觀派和樂觀派的大論戰。分組討論問題:正方:悲觀派 反方:樂觀派 兩派的主要觀點? 結論:悲觀派如果世界在人口、工業、糧食生產以及資源利用等方面按照當時的增長率繼續下去,那么未來1xx年內地球上的經濟增長將達到極限,結果是人口和工業生產的增長將不可抑制地下降,避免這種情況法省得最好辦法是限制經濟增長甚至“零增長”。樂觀派:環境污染并非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不可避免的后果,而且技術進步本身還提供了消除污染的可能性;自然資源儲量雖然在減少,但技術進步也可不斷制造和發現新的資源;人類能力的發展是無限的,在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承轉: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類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對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嚴重后果,重新認識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逐步構建了人與地理環境的新型伙伴關系。三、 人地伙伴論(板書)1.發展過程(板書)2.核心思想及意義(板書)學生自學討論在班內交流1.人地伙伴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人地伙伴論的意義是什么?結論:1、人類具有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環境對人類也具有反作用力,人類應當與地理環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諧互進的伙伴關系。2、人類在積極認識、遵循和利用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合理、適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謀求人地關系的和諧統一,推動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地發展。同學們閱讀知識窗: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加深了人地伙伴論的認識。資料:我國一些海區曾因過度捕撈造成漁業資源枯竭。近年來,采取伏季休漁措施后,漁業資源得以恢復,魚產量又出現了持續增長的趨勢。兩種不同的捕魚觀念反映的人地關系思想有何不同?對我們有哪些啟示?[小結]:人類對人地關系的認識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的。由地理環境決定論到人類中心論再到人地伙伴論,反映了近代人類對人地關系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認識過程。隨著人類認識水平和技術水平的提高,通過發展生產力,最終可以實現人類和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列表比較三種人地關系理論人地關系理論
產生前提
核心思想
產生結果
理論評價
地理環境決定論
人類社會發展早期,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對地理環境依賴性大
地理環境決定論人類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文化發展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等,并由此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
束縛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過分夸大了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是對人地關系的一種極端認識
人類中心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為提高
把地理環境看作人類活動的場所和任意開發利用的對象,從自身需求出發,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人地關系對立,地理環境惡化,并反作用于人類自身,影響到人類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甚至威脅人類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過分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對人地關系的另一種極端認識
人地伙伴論
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類開始反思并意識到以往經濟行為所存在的問題
人類具有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環境對人類有反作用力,人類應當與環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諧互進的伙伴關系
人地關系和諧統一,人類社會和地理環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
是建立在人地關系正確認識基礎上的一種指導人地關系研究及時間的新思維觀點 [板書設計]:
第一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一、地理環境決定論1.發展過程2.核心思想及產生結果3.歷史局限二、人地中心論1、發展過程2、核心思想及產生結果3、歷史局限三、人地伙伴論1、發展過程2、核心思想及意義[課堂練習]:單項選擇題1.有關人地關系思想演變過程的排序,正確的是( )a.地理環境決定論----人地伙伴論---人地中心論b.人地中心論---地路環境決定論---人地伙伴論c.地理環境決定論---人地中心論---人地伙伴論d.人地伙伴論---地理環境決定論---人地中心論2.地理環境決定論( )a.是人地關系思想最早的一種觀點b.首先是在德國,人們逐漸萌生的一種思想c.核心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從人類自身需要出發,盲目追求征服自然d.該理論夸大了人類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反映了當時生產力水平下的人類對人地關系的認識3.人地中心論的思想主張( )a.自然是主宰,人類必須完全適應于自然b.人類應合理、適度、有效地改造自然c.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即天人合一d.人類是能動的,能依據自己的意愿任意利用和征服自然。 “牧童經濟”是一個生動的比喻,使人們想起牧童在放牧時,只顧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壞。它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k·e·博爾丁提出的一種現有的對自然界進行掠奪、破壞式的經濟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把地球看成一個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并且進行無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態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同時,造成廢物大量積累,使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根據你的理解,回答下列4-7題.4.下列惡果不是由“牧童經濟”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 b.大氣污染c.破壞性地震 d.溫室效應5.下列經濟模式不屬于“牧童經濟”的是( )a.刀耕火種,毀林開荒 b.南水北調,發展生產c.圍湖造田,開墾荒山 d.發展工業,不管排放6.下列關于“牧童經濟”的敘述正確的是( )a.它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產物,而發達國家不會產生b.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c.體現了傳統發展模式的優點d.體現了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尖銳矛盾7.下列行為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是( )a.斬伐養長,不失其時 b.竭澤而漁,焚藪而田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賦8.下列人類活動體現了人地伙伴論的是( )a.長江中下游平原圍湖造田 b.三北防護林的建設c.內蒙古高原過度放牧 d.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灌溉【參考答案】1.c 2.a 3.d 4.c 5.b 6.d 7.a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