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說課
人類社會自誕生以來,就開始了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度和廣度越來越大,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由弱變強,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與此同時,人類為解決各種環境問題的人地關系思想也在不斷進步與深化。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古代人地關系思想的產生歷程及現代人地關系思想的發展進程,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可持續發展論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在教學方法上,注意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在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時,應多找一些身邊的事例或典型的案例。必要時指導學生閱讀一些關于環境問題的科普著作。
教學重點
1.人地關系思想產生、發展的漸進過程。
2.現代幾種人地關系思想類型的內涵、產生條件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
從現代人地關系思想的發展進程中得出人地關系的正確選擇——可持續發展論。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古代人地關系思想的產生過程。
2.掌握現代人地關系的發展進程。
3.了解現代幾種人地關系思想的內涵,初步認識其演變的條件、原因,學會分析不同人地關系思想指導下人類活動產生的后果。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深入討論,對比歸納。
2.認真閱讀教材圖及補充資料,歸納幾種人地關系思想的內涵,掌握歸納法的運用。
3.查閱資料,了解不同人地關系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論著,通過媒體(電視、廣播、互聯網、報刊、書籍等)獲得關于人地關系的新觀點、新思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初步了解“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思想,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 第一節我們學習了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明確了環境問題是在人類過度開發利用資源環境的情況下發生的環境破壞或環境退化,從而危害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與發展的所有問題。針對由人類引發的環境問題,人類自身對這個問題是怎么看待,又是如何對待的呢?也就是說人地關系思想是如何隨時間的推移、生產力的發展而演變的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共同探討的內容。
板 書:
第二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推進新課
師 我們首先探討古代人地關系思想的產生歷程。
板 書:
一、古代人地關系思想的產生
師 閱讀教材p94~p95,自主學習,按表格中①~④四個階段,填寫表格內容,回答:對應的人地關系思想內容是什么?是如何不斷進步與演化的?
古代的四個階段 相應的人地關系思想
①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 a
②農業革命以后 b
③人類駕馭自然能力的提高 c
④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d
生 (歸納回答)a.膚淺,被動適應環境
b.地理環境決定論
c.人定勝天
d.天人相關論,因地制宜
師 閱讀下列圖表,進而鞏固提高,從工業文明時期就進入我們要探討的第二個大問題——現代人地關系思想的發展。
課件展示:
圖表:
時期 時間 階段特點 人口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采集漁獵時期 距今300萬年
↓
公元前8 0xx年 人類社會發展初期約0.1億人 地理環境決定論:地理環境決定人類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進而決定人類的民族生理特征、文化發展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等,并由此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只能被動地適應地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