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必修三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學案
一、學法指導
1.認清一個觀點:藝術創作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特定時期的文化是特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
2.理清兩條線索:一是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藝術空前繁榮,出現了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各種文學流派,深刻反映了社會歷史現實。二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藝術的進步,藝術和科學有機的結合,產生了影視藝術,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3.突出三個重點:一是這一時期文學的主要成就;二是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和音樂作品產生的背景及其藝術價值;三是影視藝術的產生、發展的過程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二、知識結構
三、重難點分析
1.現代主義流派產生的根源、表現及影響
(1)根源:
①社會根源:壟斷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但是物質生產是以犧牲一定的精神道德為前提的。物質與精神發展的脫節使人們的思想產生矛盾。
②思想根源: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促使人們的認識水平也迅速提高,人們的觀念急劇變化,人們開始從更高層次上思考人類的前途、社會問題、道德觀念等。
③政治根源:國際政治上的世界大戰,后來的冷戰,特別是核恐怖,無疑像是定時炸彈一樣懸在人們頭上,使人們感到危機重重,甚至發生變態。
(2)表現:
①文學領域:作品打破傳統文學的表現手法,故事缺乏完整的情節,甚至缺少常規的開頭和結尾,令人難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寫,但是人物動作無聊,出現一些乏味的對白。
②美術領域:由于心理壓力的增加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畫家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出現了許多的美術流派,他們重視藝術家的主觀感受,采用夸張、變形與抽象的表現手法,藝術上更趨于極端化。
③音樂領域:既有通俗易懂、輕松活潑的流行音樂,又有震耳欲聾、節奏強烈、廣泛運用聲、光、電技術的爵士樂等。
(3)影響:
①現代主義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讓現代人受到心靈的震撼。
②使人們產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的思考一些問題,剖析社會的變化。
2.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美術、音樂、影視藝術的發展演變
(1)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的發展演變
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批判現實主義文學(19世紀30年代以后)──現代主義文學(20世紀以來)
(2)19世紀以來世界美術流派的發展演變
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于18世紀末)──浪漫主義美術(19世紀初)──現實主義美術(19世紀中期)──印象畫派(19世紀60年代)──后期印象畫派(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主義美術(20世紀以來)
(3)音樂的發展變化
浪漫樂派(19世紀初以奧地利、德意志為中心的歐洲興起)——民族樂派(19世紀忠厚慪氣出現于俄國和東歐地區)──美國音樂(19世紀末美國音樂長足發展)──20世紀現代主義音樂盛行:爵士樂(一戰后成為主流)──搖滾樂(二戰后成為主流)──趨向大眾化多元化(70年代以后)
(4)影視藝術的發展
起源(19世紀末)──成熟(20世紀20 到40年代)──普及(二戰后)──趨勢:發展日新月異,影響廣泛而深刻。
3.浪漫主義
(1)浪漫主義文學(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法國和英國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