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維新
(3)繼承和發展:繼承了開放政策,又進一步指出應自己走出去,擇西洋文明為我所用。
12.【解析】 明治維新改革主要是向西方、歐美考習,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全方位地學習。為什么學習西方?怎樣學習?學習的結果如何?要依次西答,但要注意結果和影響只涉及積極方面。
答案:
原因:歐美國家社會制度先進,工業發達;考察學習、發展資本主義。
措施:推行“殖產興業”政策,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資本主工商業;修建鐵路、興辦郵局、電報、電話;推行“文明開化”政策;仿照歐美,發展新式軍隊。
積極影響: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逐步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日本成為亞洲強國。
高考猜想
13.【解析】本題所給材料雖然是幾則發布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法律文件,實際上反映的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工業革命的推動,資本主義各國改革和革命浪潮興起,走資本主義道路已成時代的主旋律這一社會現狀。在這一背景下,俄、日兩國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采取措施實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以適應資本主義的發展。第(1)題比較簡單,只要聯想起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改革的興起,就會得出正確答案。回答第(2)題時,只要正確理解“社會狀況”這一概念,知道“社會狀況”是從政治、經濟等方面作答,就不難了。第(3)題難度稍大一點的是“性質方面的相同點”,相同點都是資本主義性質。
答案:
(1)世界歷史發展總趨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先進的,在世界逐漸居于統治地位。
(2)各國土地政策
①俄國:農奴制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工業生產落后于西歐;克里米亞戰爭失敗使俄國國內社會矛盾激化。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改革,廢除農奴制,農奴可贖。
②日本:領主經濟開始瓦解,新興地主出現并發展起來;倒幕運動勝利,明治維新全面展開。明治政府改正地稅,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與封建貢納制度,確認新興地主的土地所有權;開始確立適應于資本主義發展的近代土地制度。
(3)出發點相同:都是適應近代化需要,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但俄、日兩國的改革較多地保留了封建殘余。
14.【解析】 本題在上海試題中屬于簡答題,即把主要論據寫出即可,但所蘊涵的能力考查傾向卻并不因此遜色。本題中,首先要確定一種觀點,并加以論證,這涉及再現歷史知識、概括歷史事實、把握維新前后的階段特征等能力。其次在回答“另外兩種觀點的可以理解之處”時,不僅要理解“可以理解之處”的命題意圖是指出另外兩種觀點的根據,而且要知道所謂“改革”“革命”“中興”的本義,以此作為尋找根據的指南。對題目的分析遠勝于對知識的掌握,從而更能考查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是本題最為難得的地方。
答案:
(1)“改革”說:“明治維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2)“革命”說:“明治維新”是在武裝倒幕前提下進行的,它確立了以天皇為首的地主和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爸信d”說:維新前,日本遭外來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維新后,天皇掌握朝政,促進了經濟發展,維護了民族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