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宗教改革后,德意志東北部的薩克森、普魯士等地的諸侯國成為路德派新教國家,并乘機奪取天主教會的財產,同天主教諸侯抗衡。信奉新教、舊教的各諸侯國發生了多次戰爭。1555年,經過長期戰爭,雙方締結了奧格斯堡條約,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即各諸侯國有權決定自己臣民的信仰。從此,路德創立的新教派在德意志的廣大地區取得了合法地位,并且傳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區。
3、為歐洲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
馬丁•路德首先確立了與羅馬教廷說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嚴重沖擊了羅馬教廷的神權統治。基督教世界出現了分裂,出現了更加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和資產階級利益要求的新教。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還為歐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發生在德國的這場改革很快波及了歐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加爾文教和英國國教先后創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結構如下圖所示:
【合作探究】新教與天主教(舊教)的差異
宗教改革運動后,從天主教中產生出新教,它在諸多方面與天主教(舊教)有所差異,具體表現如下:
(1)在經典方面,新教認為,《圣經》是教徒的唯一最高權威,而天主教則認為《圣經》只有通過羅馬教廷的解釋才能成為教徒的最高權威。
(2)在教義方面,新教不承認沒有《圣經》根據的天主教傳統教義——瑪利亞、煉獄說,而天主教則主張瑪利亞為天主教之母和煉獄之說;新教主張“因信稱義”,信徒靠信仰與上帝直接交通,無須神父作中介;新教主張要破除羅馬教皇的絕對權威、永無謬誤,開展革新,而天主教則要維護教皇絕對的傳統權威和領導地位,保持原有的舊東西。
(3)在教規方面,新教無嚴格的教規制度,其活動方式較為靈活、開放,與各方面接觸和對話;而天主教則有嚴格的教規制度,其活動方式較為保守。
(4)在儀式方面:①舉行儀式時,新教教士在衣著裝扮上不強調一律,比較自由,有的教派教士穿圣袍、戴圣帶,有的教派教士只穿普通服裝(西服、中山服和其他服裝)就可以了;而天主教主教則要戴神帽,身穿神袍,胸掛十字架,手戴權戒;②祈禱時,新教使用地方語言,而天主教則在長期內只能使用拉丁語言,現在偶爾也使用地方語言;③新教主張簡化繁縟的宗教禮儀——7件圣事。洗禮時,新教采用點水式或浸水式;而天主教則采用注水式;④新教主張主教、牧師都可以結婚,反對獨身;而天主教則規定,主教、神父都不能結婚,必須“守貞潔”,終身不娶。
(5)在節日方面,新教只過圣誕節和復活節;而天主教則要過4大瞻禮——耶穌圣誕瞻禮、耶穌復活瞻禮、圣神降臨瞻禮、圣母升天瞻禮。
(6)在教階制方面,新教一般無教階制,但少數派別如圣公會等保留有某些簡化的教階制;而天主教則有教階,主要分三個等級:教皇、主教和神父。
(7)在組織方面,新教在世界上沒有統一的教會中心,教會組織是分散的,各自為教;而天主教則有統一的教會中心和統一的領導。
(8)在教堂式樣方面,新教的教堂外部式樣很一般化,內部裝飾極為簡單,臺上只掛一個十字架;而天主教的教堂外部呈古典式(羅馬式或哥特式),內部布置得格外華麗和莊嚴,臺上懸掛有圣母像,墻的兩側掛有耶穌受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