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選修改革專題七:俄國農奴制改革學案
②思想: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③影響:要求廢除農奴制和推翻沙皇專制制度的革命民主思想和洶涌澎湃的工農運動遙相呼應,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視國內統治面臨的危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結】 思想上:出現反對農奴制和專制統治的新思潮 四、克里米亞戰爭
1、背景:
⑴原因:①俄國為轉移 及土耳其有重要經濟和戰略地位。 ②俄行動侵犯了英法在 的利益。
⑵借口:“圣地” 的管轄權問題。 2、經過:1853到1856年,俄與英法土。結果俄軍戰敗,1856年簽訂《 》。 3、結果:俄軍戰敗,1856年簽訂《 》。 失敗原因:俄國腐朽落后的 制度。
性質:俄國與英法都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對于土耳其來說則是自衛性質的反侵略戰爭。 4、對俄影響:①國際地位一落千丈。 ②國內階級矛盾進一步加劇。 ③直接推動俄國1861年改革。 軍事上: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加劇社會危機。(直接原因) 五、沙皇的抉擇
1、背景-----矛盾激化:農奴制存廢已成為俄國社會矛盾的焦點。
2、出發點:維護地主階級利益,鞏固統治(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來解放農民)
3、組織措施:成立“ ”,負責改革工作,于1861年在國務會議上通過改革草案。
4、特點及原因:緩慢而謹慎。原因:觸動農奴主的利益,改革阻力大。 統治階級:亞歷山大二世醞釀改革
【課堂演練】 促使沙皇做出改革農奴制的抉擇的因素有哪些? 1)政治方面: 受到嚴重威脅,農奴制的廢存問題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 2)經濟方面: ,發展緩慢,經濟發展水平與西歐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3)社會關系:社會矛盾尖銳, 日益高漲,革命民主主義者號召人民起來革命,推翻 。 4)軍事和外交: 戰敗,俄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戰爭失敗也激化了國內的矛盾。 ★★★最主要的問題是政治方面的問題,即 受到威脅。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必須進行農奴制改革。 【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