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理性之光教案
(四)教學方法分析
依據建構主義理論,把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引入課堂。創設情景、發現問題 → 探究式地解決問題 → 拓展問題。
二、課堂教學
(一)新課導入——發現問題
1.從身邊事導入:班委、村委主任、人大代表是怎樣產生的?
2.從所學過的世界思想史發展進程導入: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迫切需要思想理論的指導。
3.從目前世界上采用三權分立學說構建國家職權部門的國家導入:如美國。
(二)新課——探究式地解決問題
1. 解決啟蒙運動出現的原因問題——為什么
教學方法:回憶文藝復興產生的原因,得出具有共性的規律,然后歸納啟蒙運動出現的原因。
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
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封建制度仍然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發展。
原因 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人們的思想獲得相當的解放
文藝復興的影響
啟蒙思想家個人素養的提高
2. 尋找本節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核心問題:啟蒙思想(確定核心問題的方法:學生速讀——發表個人看法—— 師生互動達成基本共識)
教學過程:
首先,簡單了解啟蒙運動的含義,理性的含義。(教學方法:由學生看書回答,老師補充。)
啟蒙運動
內容 反封建專制主義、教權主義
核心思想 理性主義
目的
消滅封建專制王權,宗教特權和等級制度,
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性質 歐洲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其次,從不同角度學習掌握啟蒙思想(教學方法:提出問題切入角度,指導學生看書;亦可反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從發展歷程看:
17世紀興起于英國,18世紀在法國出現高潮,19世紀擴展到全世界大多數國家。
從思想的傳承看:(在學生看書思考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采用比較方法分析)
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兩次思想解放運動 名稱 時間 核心 斗爭對象 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