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光
必修三 第14課
【課標要求】
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
【教材分析】:
本節課前承希臘先哲、文藝復興,后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教材主體內容講解法德啟蒙思想家的代表性主張。為深化學生理解,教學時可聯系政治史和經濟史的相關知識,使學生認識:第一,“理性”的含義;第二, 17、18世紀時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狀況及面臨的問題。從而認清啟蒙運動的實質及對近代社會發展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和啟蒙運動的意義
教學難點:思想家思想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和對近現代社會的巨大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幫助學生理解啟蒙運動產生的背景、性質、目的和主要思想家的主張。
(2)學會評價啟蒙運動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從創設的歷史情境、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掌握運用材料進行學習的方法;通過探討啟蒙運動的影響等問題,學會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方法。
通過比較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異同,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比較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人文意識,強化法治觀念;塑造學生關注社會進步,自覺學習理論、追求真理的精神。(2)領悟先進思想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積極汲取啟蒙思想精華,為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借鑒。
【知識結構】
背景
性質:17、18世紀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的思想解放運動
核心與內容:理性主義;用理性構建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自由平等
代表人物
對歐洲
影響
對世界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巴黎歌劇院、巴黎圣母院、先賢祠等圖片,并提供以下材料:
材料1 在安葬伏爾泰的靈柩車上,人們寫著:“他使人類的理性迅速發展,他教導我們走向自由!”
材料2 盧梭從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捏著一支火焰濃烈的火把。這支火把很快將點燃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點燃整個巴黎乃至整個世界。
<總結>教師引導學生指出:啟蒙運動是指在17—18世紀由歐洲資產階級展開的啟迪人們反封建意識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以理性主義為指導,給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
理性即人對周圍客觀世界的思考和判斷。它強調凡事都要以人的思考去判斷,而不是依賴天意或神的旨意。
<特別注意>通過圖片和材料自然的引入本課,并且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思考回答啟蒙運動和理性的含義。必須要讓學生明白啟蒙運動的重點是啟蒙了人們的反封建意識。
〖教學內容〗
一、探秘啟蒙之源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7、18世紀西歐的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握有雄厚的經濟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專制制度是他們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英國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國王的權力開始受到限制。
材料二:17、18世紀,自然科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為啟蒙思想提供了銳利武器,……出現了啟蒙運動。
材料三:文藝復興形成了人文主義社會思潮,其核心內容是提倡理性,它倡導個性解放反對盲從盲信的愚昧思想。
請回答:啟蒙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