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專題一
[內容標準]
簡述秦始皇兼并六國、建立中央專制集權國家的主要史實,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功過。
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表現,探討唐太宗在推動中國封建社會發展中的歷史作用。
評述康熙帝在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中的作用。
[學習要求]
1.簡述秦始皇兼并六國的主要史實。
2.簡述秦始皇建立中央專制集權制度和鞏固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
3.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功過。
4.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負
5.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表現:用人、納諫、輕徭薄賦和處理民族關系等方面。
6.探討唐太宗在推動中國封建社會發展中的歷史作用。
7.體會納諫與用賢,對治國安邦的重要意義
8.列舉康熙帝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舉措:平定三藩之亂和噶爾丹叛亂、抗擊沙俄侵略和簽訂《尼布楚條約》、統一中國臺灣。
9.評述康熙帝在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中的作用。
10.強化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意識。
[整體感知]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的著名政治人物,他們的豐功偉績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專題分別介紹三位杰出的政治家,內容包括三部分:1、秦滅六國統一全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2、唐太宗東征西討定偉業,開貞觀之治,為盛世偉業奠定基礎。3、康熙帝抗沙俄、內平叛,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成為“康乾盛世”奠基人。
[知識清單]
一、千秋功過秦始皇
(一)、秦滅六國統一中國
1、背景 (1)公元前4世紀商鞅變法,泰國經濟得到較快發展;
(2)在兼并戰爭中,泰國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的諸侯國;
(3)秦王嬴政廣招賢士,重用人才,策略靈活得當;
秦王任用賢能的李斯、尉繚等客卿,重用王翦父子等著名將領,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他采用遠交近攻的戰略,重金收買六國大臣,離間君臣關系與軍隊的進攻結合起來。
2、過程 公元前230年攻占韓國,韓國成為六國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
公元前228年,用離間計滅趙;
公元前226年燕國刺殺秦王失敗,秦軍攻占燕都;
公元前225年秦軍水灌魏國,魏王投降;
公元前223年秦將蒙恬、王翦強攻楚國,滅楚;
公元前221年滅六國中最后一國——齊國。
3、意義:適應人民的要求,實現了國家統一,出現了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
(二)、確立中央集權
1、背景 (1)一統寰宇的強大帝國的形成;
(2)秦原來的一套政治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時代需要。
2、措施 (1)建立皇帝制度:秦王嬴政創立“皇帝”尊號,確立皇權至高無上;
(2)建立中央官僚體系——三公九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