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20、本題屬于因果關系題。解題首先要注意題干中的“根本原因”,凡題中有“根本”二字的要注意兩點①一般選擇最深層的原因,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階級本質等;②許多歷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是相對穩定的,而具體原因卻可以是經常變化的。本題問的是封建盛世出現的根本原因,a、c二項是具體原因,b是表現。正確答案應選d項。
二、材料解析題
21.、(1)材料一認為秦朝滅亡是由于采用了郡縣制;材料二認為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郡縣制的過失(說明:寫出暴政具體表現即可);材料三認為郡縣制的推行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2)沒有關系。制度創新能促進社會進步,但王朝的衰亡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采用何種制度必須符合當時的社會實際。(說明:意思相近者亦可)
解析:(1)問考查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仔細閱讀之后,即可作答。(2)問考查透過現象分析事物本質的能力,不能認為郡縣制導致了秦的滅亡,要全面而正確地分析王朝興衰的原因,找出規律。
22、(1)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勵精圖治,從而出現政治清明的“貞觀之治”。
(2)意識到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調整統治政策,以緩和階級矛盾。
(3)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利益。
三、問答題
23、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諸侯割據混戰局面,開創了中華民族國家統一的新紀元;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上說明秦始皇是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
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他焚書坑儒,實行思想文化專制;迷信法家,輕罪重刑,制定了嚴酷的刑法;無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過了當時人們所能忍受的極限;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個惟我獨尊、專制暴虐的暴君。
24、(1)內部:①平定三藩之亂,加強了中央對西南地區的控制,促進了各地區間的經濟交流,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②統一中國臺灣,設立中國臺灣府,將中國臺灣置于中央政府的統一管轄之下,使閩粵江浙沿海連成一片,以此來強固東南海上防務。從此,祖國寶島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系進一步加強。③平叛噶爾丹,清政府從此控制了漠北蒙古,進而控制了天山南北。(2)外部:抗擊沙俄入侵,簽訂《尼布楚條約》,這是中俄又方在平等談判基礎上簽訂的一個平等到條約。它為邊境人民贏得了一個長期的相對安寧的環境,更從法律和國際條約上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都屬中國領土。
解析:本題考查康熙時期面臨的內部分裂和外部沙俄入侵的史實,第一問要求在熟記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以概括;第二問要求對解決問題的各項措施所起的積極作用逐條分析,能力要求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