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c、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 d、生產關系的部分調整,適應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二、材料解析題
21、閱讀下列材料:
在全國范圍內廢分封、行郡縣,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是從秦朝開始的,并延續了兩千多年,但秦朝卻“二世而亡”。關于秦朝滅亡的原因和郡縣制的功過,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 夏、商、周、漢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 秦有天下……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以上兩則材料摘自柳宗元《封建論》
材料三 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郡縣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滅者六國耳,非盡滅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讀通鑒論》
請回答:(1)對秦朝滅亡的原因和郡縣制的功過,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樣評述的?
(2)你認為郡縣制的推行與秦朝滅亡有無關系?結合上述材料,應如何正確看待制度創新與王朝興衰的關系?
2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的話)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未足,征求無已,亦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至之滅。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
材料二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人主,可不畏懼!
材料三 (唐太宗對大臣的訓示)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
——以上摘自 《貞觀政要》
請回答:
⑴根據材料一說明隋朝滅亡與“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有否關系?理由何在?
⑵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識到了什么實質問題?他說這番話的意圖何在?
⑶根據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三、問答題
23、怎樣評價秦始皇。
24、康熙初年,面臨哪些內部與外部的“民族”問題?評述清政府為解決這些問題采取的措施所起的歷史作用。
第一專題鞏固練習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a c a b d d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d b a a c d d
解析2、本題主要考查對秦朝所設中央官職職權的再認再現能力。回答本題可根據自己對主干歷史知識的記憶,采用排除法。秦朝中央設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職權分別是: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太尉是最高軍事長官,協助皇帝處理軍務;御史大夫掌管監察,協助丞相處理政事。由此排除①④。正確答案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