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毛澤東思想
4、毛澤東思想的正式形成-------抗戰時期(1937-1945)
(1)、形成基礎:抗戰時期,毛澤東先后發表了《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文章,創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描繪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藍圖及前景。
(2)、首次提出:1943年王稼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澤東思想”這一概念。
(3)、正式確立: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指導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標志著黨在理論上的成熟,也標志著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結合產生了一次歷史性的飛躍;它使全黨的認識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統一起來,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從此,毛澤東思想成為黨和人民的一面旗幟,指導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
四、毛澤東思想的發展
1、表現:
(1)主持召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全黨提出新的目標:
●內容:①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事業為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重心轉移)
②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勝利方針)
③規定革命勝利后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基本政策)
④規定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兩個轉變)
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等規定。
●意義: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
(2)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作了政治理論準備。
●內容:全面總結了中國革命的經驗,規定即將建立的人民共和國的政權性質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意義:提出人民民主專政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為人民政協制定共同綱領提供了指導,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作了政治理論準備。
(3)寫了《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等重要報告,提出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方針。
●意義: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發展的理論。毛澤東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方針,科學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這些重大理論成果,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發展到新的高度。
(4)毛澤東思想的其它方面:毛澤東思想在各個時期的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等方面,也有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2、特點:
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2毛澤東思想是在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3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4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3、影響:
①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②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淵源和理論先導。
③毛澤東思想將繼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發揮巨大和長遠的指導作用
4毛澤東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