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導學案)
a.這種責任制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唯一途徑b.這種責任制符合現代化農業的要求
c.這種責任制與當時生產力發展的狀況相適應d.調動農民積極性就沒有實現不了的計劃和設想
4.1953年開始的我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都是( )
a.為了調整生產關系以發展生產力b.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c.性質相反的兩種經濟政策d.為糾正經濟建設中“左”的錯誤
5.我國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所屬的省份是( )
①廣東 ②江蘇 ③福建 ④浙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二、材料解析題
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歌詞中寫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鄧小平在《辦好經濟特區,增加對外開放城市》中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請回答:
(1)“畫了一個圈”指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這四個經濟特區是─────── 、 ─────── 、 ─────── 、 ───────── ,1988年又把───────── 省作為經濟特區。
(2)從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考慮,我國設立經濟特區的因素是什么?
(3)1984年鄧小平講話后,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紀80年代末初步形成了對外開放格局。簡述這一格局形成的過程。
三、問答題
7.簡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工作重心三次轉移的內容。
課前診斷
cdbab ccdad bbaca
基礎自測訓練
(一)1.d 2.b 3.d 4.b 5.b
6.(1)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從身邊的變化回答即可。)
7.首先從農村起步。表現形式是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開始的。
作用:是農村經濟體制的一次重大變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
綜合創新運用
(二)1.d 2.a 3.c 4.a 5.d
6.(1)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2)既便于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發展新興工業,又可利用當地勞動力資源的優勢,發展出口加工業。(3)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
7.(1)1927年大革命失敗,城市暴動失敗,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為中國革命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
(2)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開始了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作了政治上的準備。
(3)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