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3、電視:1958年,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這是中國第一家電視臺
4、互聯網:中國1993年正式接入互聯網,由于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媒介具有一些優勢(如:信息傳遞更快捷,覆蓋面廣,應用日趨廣泛)等原因,互聯網發展極其迅猛。
專題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第22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提要一、從貧困走向小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向前躍進了一大步,由脫離貧困、解決溫飽邁向小康,社會生活面貌發生了令世界矚目的變化。...
專題教學總體設計思路 本專題主要敘述了近現代以來中國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分三課時授課。 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隨著西方思想、文化的滲入,中國社會的結構出現了松動,西方的生活方式進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這樣的一種變化不...
第11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目標導航】1、 學習目標:知道照相、電影等在中國出現的史實;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第五單元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考點一】了解近代“廢止纏足”與婚姻自由的習俗1、廢止纏足:①戊戌變法時的維新派首先主張“廢止纏足”,改革傳統的婚姻制度;②民國時期,南京臨時政府頒布廢止纏足的法令;③廣大農村纏足陋習未止...
第11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案設計所屬學科或領域:(歷史)適于的學段/年級:(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一、教材分析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對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的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且這一課內容豐富生動、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便于學生...
水平測試講義(4)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1.了解近代的服飾變遷與飲食變化(1)近代服飾變化男子: 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飾鴉片戰爭后 傳入中國,民國后成為男子的禮服之一辛亥革命后,中西合璧的 成為新的男子標準服裝。...
第二十四課 《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學程導航第2課時 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變革一、學習目標1.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正確看待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變化和新問題。2.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感悟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
活動設計背景1、客觀因素:再有一個學期大班的同學就要升入小學,為了讓幼兒園的學習生活給他們留下難忘而深刻的印象,特組織開展這個活動。2、時間因素:元旦期間3、能力因素:大班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也有相應...
活動目標:1、認識汽車、自行車、火車、知道它們是交通工具。2、能夠模仿交通工具所發出的聲音。3、通過模仿交通工具的聲音體驗游戲的快樂。活動準備:汽車 自行車 火車 (錄音) 歌曲《開火車》。...
(一)教學目的1.要求學生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掌握鐵器與牛耕、李冰與都江堰、手工業的進步和封建城市等基礎知識。...
第十四課 地位分析元朝統一后,疆域遼闊,交通發達,社會秩序趨于安定,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統治者比較重視經濟的發展,元朝的社會經濟和海外貿易在宋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科目思想政治題目第二課第一框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p19(章、節、頁)教學目的和要求①記住法律準則的特點。②掌握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寓意,即做任何事情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 使學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初步掌握以下知識:法律規范作用的表現,法律規范和協調人際關系,我國法律在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危害。...
三、課標要求: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鄧小平南方談話及其重要作用,認識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
示例1.導入的過程提問:十年“文化大革命”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損失?設想一下當時人民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教師小結(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三年恢復和三年改造,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也開始在實踐中探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