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運動的興起
2、《中外紀聞》:輿論宣傳
為了擴大變法維新的影響,1895年8月17日,康有為在北京創辦了維新派的第一份報紙《萬國公報》,后改名《中外紀聞》,由梁啟超等人編輯撰稿,宣傳西學,鼓吹變法。初印一千份,后增至三千份,隨《邸報》免費贈給京官,以便開通風氣,由是在官員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強學會:政治團體
(1)時間、地點:1895年8月,北京→上海分會
(2)宗旨:研習西學,交流變法思想。
(3)參與階層:康有為等維新派發起,翁同龢、張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員的支持,外國傳教士加入。
1895年8月,在康有為、梁啟超奔走推動下,由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廷式出面組織了維新派的第一個政治團體強學會,并得到翁同龢、張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員的支持。康有為親自撰寫《強學會敘》,提出中國正處在“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洞眈,處四強鄰之中而為中國,岌岌哉!”的危急之中,呼吁挽救民族危機。強學會每十日集會一次,每次均有人演講“中國自強之學”,團結和影響了不少愛國官吏和知識分子,一些外國傳教士也加入了強學會。不久,康有為又赴上海創立強學分會,并出版了《強學報》,倡導維新變法 ,提出開議院的政治主張,形成了南北呼應。
維新派的活動遭到封建頑固勢力的反對。御史楊崇伊于1896年1月20日奏劾強學會結黨營私,販賣西學書籍,刊印《中外紀聞》,勒索外省大員。強學會和《中外紀聞》遭封禁。但無論是公車上書、《中外紀聞》,還是南北強學會,已使維新之風漸開且再難遏抑。
四、梁啟超與《時務報》:
1、梁啟超:
(1)生平簡介:
【人物介紹5】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 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別署飲冰子、飲冰室主人、哀時客、中國之新民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梁啟超12歲中秀才,17歲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不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
1891年就讀于萬木草堂,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并由此走上改良維新的道路,時人合稱“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會試,協助康有為,發動在京應試舉人聯名請愿的“公車上書”。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表現活躍,曾主北京《萬國公報》(后改名《中外紀聞》)和上海《時務報》筆政,又赴澳門籌辦《知新報》。他的許多政論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
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變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
同年9月,政變發生,梁啟超逃亡日本,一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期間,先后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也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
武昌起義爆發后,他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支持袁世凱,并承袁意,將民主黨與共和黨、統一黨合并,改建進步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爭奪政治權力。
19xx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袁世凱稱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反對袁氏稱帝,與蔡鍔策劃武力反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