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如何實現“禮”呢?一個重要的標準是“正名”(看課本小字介紹)
接下來我們在看看孔子的政治思想
b政治思想——為政以德
展示: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論語·為政》
這段話的意思是什么呢?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張是?—— 統治者若能以“德”來治理國家,就能像北極星一樣居于中樞而眾星環繞。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你轉。如此則國家沒有不能得到治理的。這是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孔子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這也是孔子“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體現
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進步性:①調和社會關系,促進社會穩定
②提高人民地位,促進生產發展
(2)保守性:主張恢復周朝制度,維護奴隸主的統治
c孔子的天人觀
展示: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根據我們所能掌握的資料,孔子并沒有正面講過關于神靈的言論。但從孔子回答他弟子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神靈的一些看法。他其中一個弟子子路曾問他如何侍奉神靈候,孔子回答說,你還不能侍奉人,又怎么能侍奉神靈呢?子路接著問到了死,得到的答復是, 你還不理解生,又怎么能理解死呢? 他的弟子樊遲請教智慧,孔子告訴他說,認真對待那些適合于人民的東西,還要尊敬神靈并與他們保持適當的距離。也就是說孔子對鬼神的存在持懷疑態度,他否定了宗法傳統的神權觀念,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注重于人的本身。
3 孔子的教育理論和實踐
孔子除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是最早創辦私學的人之一。他廣收門徒,打破了西周以來“學在官府”的教育壟斷狀況。
請同學列舉有關孔子教育思想的言論
1.子曰:“有教無類。” (論語·衛靈公)
2.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論語·為政);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5.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論語·衛靈公)
他的教育思想甚至超越了他的時代。
4.孔子思想的影響
孔子的思想在后世有重大的影響,為何在當時沒有引起重視呢?
社會背景:春秋時期禮樂崩壞,諸侯紛爭,社會秩序相當混亂,統治者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或占據有利的位置,熱衷于強化中央集權和加強對人民的控制,所以對于支撐兼并戰爭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較關注,因此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儒家自身:雖然儒家思想符合人民的利益,但在當時未能適應形勢和統治者的需要。
過渡:現在,我們來做一道選擇題,以下四種政府,你們認為哪一個是最好的?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b.政府的執政得到廣大人民的贊揚c.政府充滿威嚴,人民因為對它畏懼而安分d.被人民輕視、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如果是孔子,他會選擇第二種,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種,最上等的國君推行無為之治,使人民各順其性,各安其身。次一等的國君,用德教感化人民,用仁義治理人民。第三等國君,用政教治理人民,用刑法威脅人民。第四等國君,用權術愚弄人民,用詭計欺騙人民。最好的政治是無為而治,人民各順其性,各安其身,人們得到最好的益處。功成事遂,老百姓還渾然不覺,說是自然如此的嘿。為政者,像肺之于人體,最好的肺是讓你沒感到有它在替我們呼吸工作。當你天天感到肺在替你呼吸,那么這個肺已經有病了。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