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國中學鐘北京老師提供)
第13課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知道巴黎和會上“三巨頭”的分歧和《凡爾賽和約》的主要內容。知道國際聯盟的產生時間、主要機構和宗旨。知道華盛頓會議的主要內容。理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一戰后世界新格局的利弊,和凡-華體系對后世的影響。(二)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具體歷史史料,幫助學生掌握辨析、綜合、歸納歷史信息的能力,學會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戰爭與和平相互轉換的辯證關系,并通過對華盛頓會議上中國問題的探討,激發學生的愛國、報國的熱情。二、各欄目的參考答案(一)課本內附題目1、史料選讀的問題你認為《九國公約》對中國是利還是弊?答案:利大于弊2、讀圖學史(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疆界的變遷)請問一戰后歐洲新出現了哪些國家?(二)練習與測評1、請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十四、必須根據旨在就不分大小國家的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提供相互保證的專門盟約,組織一個普遍性的國際聯合機構。”——威爾遜《十四點和平計劃》 材料二:《國聯盟約》規定,國聯的主要機構是全體代表大會和行政院,每個會員國,包括自治領都擁有一票。材料三:……威爾遜要求公正和平的號召,同樣得到了無數外國人的支持。于是,總統帶著和平使者的美名前往……這變成了一出個人悲。和栠d精心縫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被歐洲那些固執的領導人、持批評態度的參議員們和他自己的一些心懷不滿的顧問們從身上剝下來。”——托馬斯·帕特森《美國外交政策》(1)、請結合材料一和二來分析為何作為國聯積極倡導者的美國最終未能成為國聯的創始國?答案:①一戰后的美國仍然不具備成為世界“領袖”的條件②威爾遜倡導成為國際組織旨在建立一個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組織,但每個會員國包括自治領都有一票的決定明顯有利于老牌殖民地國家英國和法國,美國當時海外沒有殖民地。顯然,英、法將成為國聯真正的操控者。③一戰后美國國內的外交政策認為,美國既然無力主導世界,也無須承擔過多的世界義務,不如回國先搞經濟建設。(2)、請結合材料三談談你對威爾遜理想的失敗僅僅是“一出個人的悲劇”的理解,并請試分析他失敗的原因。答案: ①美國未能加入國聯,威爾遜理想的失敗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美國未加入國聯,給許多不想加入國聯的國家提供了最好的依據。國聯缺少大國的支持,在日后處理國家糾紛中頻頻失手,根本無法實現對某一國家的經濟制裁。 ②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妥協的產物,美國一戰后的實力在政治舞臺上未能完全壓倒傳統的歐洲大國。 2、請從政治、經濟、海外殖民等方面歸納戰后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所取得的成就及所面臨的問題。答案:美國:(取得與英國相同的海上霸權,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逐步上升; 經濟上,國內出現“柯立芝”繁榮,世界貿易超過英國居首位)英國:(政治上的霸權地位不斷受到挑戰;經濟上,由債權國淪為債務國; 殖民地體系日趨瓦解,由日不落國變為英聯邦)法國:(政治上,成功通過凡爾賽和約肢解德國,確立了自身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提議簽署《洛加諾公約》)德國:(綜合國力受到嚴重削弱;巨額戰爭賠款難以支付)(二)探索與爭鳴列寧認為:“靠凡爾賽合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法國元帥福熙在當時就說:“這不是和平,是二十年的休戰”。你是如何來理解這兩句話的? 提示:本題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一戰后各國相互妥協的產物,也為日后的國際關系埋下了許多隱患。作為凡-華體系產物之一的國聯,既缺少美、蘇等大國的參與,也在處理世界事務中缺乏廣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凡-華體系對德國給予過于苛刻的懲罰,埋下了德國復仇的種子。凡-華體系還加深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戰勝國因分贓的不均內部產生矛盾,此外,該體系犧牲了弱小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日后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