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隱冒戶籍,“五十、三十家為一戶”,借此逃避賦役。
——張文喜、劉煥曾《中國古代史》
請回答:
(1)據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層政權實行何種制度?
(2)該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與孝文帝改革有何關系?
1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結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為各民族間交流和融合創造了條件。為鞏固統治,北魏參照漢族封建政權的一些統治方式,實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勵發展農業的經濟政策。這樣拓跋部由畜牧經濟為主的游牧生活,逐漸轉向農業經濟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漢族儒生,完備國家機構,還興辦太學,越來越多地吸收漢族先進文化。但是由于各種制度的建設不夠完善和欠缺,使得北魏政權面臨許多突出的問題,如宗主督護制的存在加重了“縱富督貧,避強侵弱”。
材料二 根據文獻記載,拓跋貴族“每有騎戰,驅夏人(漢人)為肉籬”。對于其他被統治民族也是如此。魏太武帝與南朝交戰,其戰書寫道:“吾今昕遣斗兵,盡非我國人(鮮卑人)。城東北是丁零與胡,南是氐、羌。設使丁零死,正可減常山、趙郡賊;胡死,減并州賊;氐、羌死,減關中賊。”對于拓跋貴族殘酷的經濟掠奪,時人謝靈運曾這樣介紹說:“北境自染逆虜,窮苦備罹,征調賦斂,靡有止已。所求不獲,輒致誅殞,身禍家破,闔門比屋。”拓跋貴族的殘暴統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斷爆發起義。
請回答:
(1)結合上述材料,北魏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不改革會造成什么后果?
(3)你若生活在那一時代,處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樣做才能保證改革的成功?
高考猜想
13.(•江蘇啟東)魏晉南北朝時期,曾經統一過黃河流域的政權除曹魏和北周外,
還有
①西晉②前秦③北魏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4.(•山東青島)崔浩這位漢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問題是
a.他是漢奸,賣國投敵
b.北魏喜歡利用漢人打漢人
c.鮮卑族學習漢族文化
d.鮮卑族與漢族融為一體
優化訓練參考答案
基礎鞏固
1.d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386年,拓跋圭重建代國,不久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2.d 該題考查學生的復合選擇能力。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
3.c 本題主要考查概括歸納能力。由于漢制的進步性,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統治者如拓跋圭就進行改革,學習漢族先進文化,不過學習是有限的,沒有全面學習。
4.d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把握住孝文帝改革的實質一封建化,即可知d項是錯誤的。
5.a 改革舊的制度和落后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才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原因。
6.d 騎馬武士陶傭直接反映出北魏借武力統一北方,同時也映射北魏時較高的陶瓷藝術。至于統治者實行什么統治政策在圖中是無從得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