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強化提高
7.b 本題考查學生對當時先進經濟發展形式實質的理解能力。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后,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勵發展農業的經濟政策,實際上就是封建制下的農業發展模式,因而選b項。a、c、d三項較之b項是落后的。
8.b 民族融合是歷史上的一個進步現象,它指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交流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所以在民族融合過程中,少數民族學會了漢族先進的農耕生產方式,開始了定居生活。民族融合如從社會發展角度看,則是封建化過程。
9.c 本題考查對歷史圖片的再認再現能力。崔浩是漢族儒生,在北魏時受到重用。
10. c 本題考查的是對孝文帝改革有利條件的全面認識能力。既有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內容,此題中的③不符合題干“有利條件”的要求,可直接排除。
課外延伸
11.【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題抓住“宗主督護制”即可作答。第(2)、(3)題要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一方面要把材料與問題聯系起來考查,另一方面要在問題中抓住關鍵詞語。
【答案】(1)宗主督護制。
(2)剝削農民,隱冒戶籍,逃避賦稅.造成國家稅收的減少,也造成地方割據勢力。
(3)它的推行激化了矛盾.改革迫在眉睫.導致孝文帝進行改革。
12.【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分析、概括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第(1)題從北魏統治危機的出現入手,多方面分析,說明改革的必然性。第(2)題可聯想當時社會矛盾的存在所造成的嚴重后果。第(3)題要以“孝文帝”的身份,結合當時形勢,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案。
【答案】(1)①北魏崛起并統一了黃河流域,社會環境較為安定,社會生產得到發展。②北魏統治者學習漢族先進文化,開始了封建化進程,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會基礎。③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后.由于各種制度的欠缺和實行民族壓迫、民族歧視政策,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并使北魏出現嚴重的統治危機,改革迫在眉睫。④馮太后臨朝聽政,并培養孝文帝學習漢族先進文化,這對孝文帝改革起直接的推動作用。
(2)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社會愈加動蕩,統治危機加劇。
(3)學習漢族先進文化,借鑒和采用漢族先進的統治經驗和政策,改革鮮卑族落后的統治方式。
高考猜想
13.a 本題考查了散落在教材各處的知識,盡管前秦存在時間短但也曾統一過黃河流域。
14.c 崔浩是漢人,得到鮮卑族重用,但他并未賣國,排除a、b兩項;而d項融為一體之說違背史實。題干實際上說明的是鮮卑民族的漢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