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然后分析: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有外膜、內膜、基粒、基質等,但名稱雖相同,其組成或結構有差別,它們在組成、結構和功能上相同之處主要表現在:都是有少量dna和rna;都有雙層膜結構;都與細胞內的能量轉換有關。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①葉綠體含有多種色素,線粒體則沒有;②增大膜面積的方式不同;線粒體通過內膜折疊成嵴而增大膜面積,葉綠體通過片層結構重疊成的基粒來增大膜面積;③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2.了解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中心體、液泡的結構和功能。
通過cai顯示細胞亞顯微結構圖,教師指引學生觀察:細胞質的基質中,分布著一些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它叫內質網。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內質網都是由膜結構構成,因此大大增加了細胞內的膜面積。再引導學生分析膜結構的組成,明確膜上的許多蛋白質都是生命活動中許多種化學反應所需要的酶,從而說明內質網為這些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創造了條件。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注意:內質網有兩種:一種表面較光滑,另一種表面附著有許多小顆粒(不提出滑面內質網和粗面內質網的概念),設問:這些小顆粒是什么?告訴學生:它是核糖體。再指導學生觀察:細胞質基質中也有一些這種粒狀小體,它也是核糖體。設問:前面學習過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縮合反應在細胞內的什么結構上進行呢?就是核糖體。因此,有人把核糖體比喻成蛋白質的“裝配機器”。
教師再指引學生觀察細胞亞顯微結構圖,有一種與內質網相似,也是位于細胞質基質中,由薄膜結構構成的,但它是由盤狀膜重疊而成,呈扁平囊狀的薄膜結構,而且周圍有許多大泡和小泡,這就是高爾基體。它有什么功能呢?觀察發現:植物細胞進行細胞質分裂形成新的細胞壁時,細胞內高爾基體數量會顯著增加;而具分泌功能的動物細胞如動物的乳腺細胞中,高爾基體的數量也較多。一般認為,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的高爾基體的功能是不同的:植物細胞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壁形成有關,動物細胞的高爾基體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
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高等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構圖中還有一種叫中心體的細胞器(高等植物細胞中沒有),為什么叫中心體呢?因為它總是位于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接近細胞的中心。在電鏡下可以看到每個中心體由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構成。它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在學習《細胞分裂》時還將學習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提示學生觀察:植物細胞的細胞質中還有一種泡狀結構,叫液泡。學生在初中都在顯微鏡下觀察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并進一步明確其組成結構:液泡的表面有一層與細胞膜組成、結構類似的液泡膜,液泡膜內的液體叫細胞液(注意提醒學生:細胞液不是指細胞內的液體,而是指液泡膜內的液體)。細胞液的成分主要是水,還有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和色素等。教師提出:水果中為什么有大量的水分?番茄的果實為什么吃起來有酸味?李子、梨等果實未成熟時有澀味,成熟后卻又有甜味,這些味道與什么物質有關?果實成熟后會變成紅色或黃色,一般落葉植物的葉子到了秋天會變黃但也有的植物的葉到了秋天卻會變紅,如北京香山紅葉,形成所謂“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壯麗景象,這些顏色的呈現都與什么物質有關?師生共同分析,明確:都與細胞液的成分中的組成物質有關。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回憶初中所學細胞吸水、失水或舉出制作涼拌菜時會有大量汁液滲出等生活實例,讓學生對液泡與細胞吸水和失水這一點有一初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