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各細胞器的功能來記憶它在生物細胞中的分布:動植物細胞都要進行化學反應,都要合成蛋白質,其生命活動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線粒體、核糖體、內質網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只有植物細胞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葉綠體分布在植物細胞中。另外,液泡也主要分布在植物細胞中。中心體主要分布在動物細胞中。注意高爾基體,動植物細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
3.理解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染色質和染色體的相互轉變。
教師可先讓學生回憶光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核的情景,是細胞中央顏色較深的一團物質,那么,在電鏡下觀察又是什么景象呢?通過cai將細胞中細胞核部分逐漸放大,依次指出它的構成:核膜、染色質、核仁和核液。再逐一分析:核膜與細胞膜有類似組成和結構,與內質網相連,上有許多小孔叫核孔,它是某些大分子的運輸孔道。核仁是細胞核中較濃稠的一團物質。核液是細胞核中呈液態的部分。
關于染色質,先分析其組成成分:dna和蛋白質,其特點是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然后分析其結構特點,染色質通常情況下是交織成網狀的細絲(可通過cai顯示),但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絲狀的染色質會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而呈粒狀或小的短棒狀,細胞分裂結束,又逐漸解開螺旋,恢復成細絲狀的形態(這一動態變化過程可以結合講解以cai顯示讓學生觀察理解,也可以邊講解邊畫板畫或結合其他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再指出:我們把細胞分裂過程中正進行分裂的時期(分裂期)內縮短變粗的這種形態叫染色體,而把為分裂作準備的時期(分裂間期)的細胞內或不進行分裂的細胞內的細絲狀的形態叫染色質,表示如下(cai):
可見,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形態,其組成和特性并未發生改變。
由于dna是遺傳物質,因此,細胞核是遺傳物質貯存和復制的場所。
4.了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以上學習的細胞結構都是真核細胞的結構,還有一類細胞叫原核細胞,它的結構比真核細胞簡單得多。細菌、藍藻等原核生物就是由原核細胞構成的。它與真核細胞的區別如教材p·30表,師生共同閱讀分析,最明顯的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而關鍵是有無核膜,有核膜則細胞核成一定形態,無核膜則核物質與細胞質無明顯界限。
5.學生完整把握細胞亞顯微結構:
至此,已把細胞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作了簡單介紹,教師結合板畫或cai引導學生分別回顧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由外到內的構成,并共同歸納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的相同和不同之外,讓學生對細胞亞顯微結構有個整體把握。
(三)總結
以上分別學習了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及其功能。從結構上看,細胞膜、有的細胞器、細胞核都有膜結構,而且膜結構的組成、結構和功能是相似的;從功能上看,各部分結構都有一定功能,但單獨存在時是不能狐立地發揮那些作用的,只有各部分結構相互聯系,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某些生理功能。因此,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只有保持細胞的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完成各項生理功能。
(四)布置作業
1.(cai顯示,當堂完成)高等生物細胞中下列結構或物質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線粒體
d.葉綠體 e.內質網 f.核糖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