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遺傳信息
一、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理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重演科學家發現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過程,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實驗設計的基本步驟。培養學生向專家型思維的轉化,對相關項目問題及知識點能夠運用知識解構的方法進行初步的探索;培養其較強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及表達信息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遺傳信息的了解,使學生能正確理解生命的本質,逐步形成生命世界的結構與功能統一的觀點,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懂得尊重生命、欣賞生命、熱愛生命的價值觀。 二、 學習重點、難點:l 教學重點: 1.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l 教學難點: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三、學習方法:專家型思維法、知識解構法、問題式探究法等四、學習過程指導: 1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1.1 1928年,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用肺炎雙球菌在小鼠身上進行轉化實驗。實驗步驟如下表:實 驗 過 程結 果第一步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注射到鼠體內鼠不死亡第二步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注射到鼠體內鼠死亡第三步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注射到鼠體內鼠不死亡第四步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與加熱殺死的s細菌混合后注射到鼠體內鼠死亡,并且從鼠體內分離出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其后代也有毒性。(1)實驗先進行第一、二步的目的是什么?可否直接進行第四步?(2)用“條件──結果”分析法,分析第一、二步說明什么?第二、三步說明什么?第三、四步說明什么?(3)該實驗有無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該實驗的結論是什么?1.2 1944年,美國的科學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進行了確定轉化因子的實驗,并獲得了成功。實驗步驟如下圖:(1)實驗過程中①②③④步說明了什么?⑤⑥⑦步說明了什么?(2)艾弗里等人發現,通過1~7的實驗步驟并不嚴密,仍不足以完全說明dna是轉化因子即是遺傳物質,為此他們又設計了⑧,用dna酶處理dna,使其水解,結果在培養r型活細菌的培養基中沒有發現s型細菌。這組實驗的必要性是什么?(3)實驗最關鍵的設計思路是什么?(4)通過上述實驗,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嗎?2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1952年赫爾希和沙斯設計了一個巧妙實驗。實驗步驟如下表:實 驗 過 程結 果標 記侵 染攪 拌第一組用35s標記了一部分噬菌體用被標記的兩種噬菌體分別去侵染未被標記細菌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細菌內新形成的噬菌體中沒有檢測到35s第二組用32p標記了另一部分噬菌體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細菌內新形成的噬菌體中檢測到32p注:上清液為重量較輕的噬菌體;沉淀物為被感染的大腸桿菌。(1) 該實驗用了什么方法?在什么探究中還用過此方法?(2)用35s、32p標記物質的理論基礎是什么?能否用14c和18o進行標記?(3)如果實驗用上述方法進行,測試的結果如何?表明了什么?(4)噬菌體在細菌體內的增殖是在哪種物質的作用下完成的?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分別是怎樣形成的?(5)此實驗的指導思想是什么?(6)此實驗證明dna具備遺傳物質的哪些特性?實驗的結論是什么?五、作業:l 鞏固性練習:(課堂完成,檢測教學效果)1、l 拓展性練習:(課后完成,形成知識遷移)1. 六、學習性自我形成評價:1、對這節課的主要知識內容,我掌握的程度是:( )a、完全掌握; b、基本掌握; c、部分掌握; d、未掌握。2、對知識解構的的方法,我運用的程度是:( )a、運用自如; b、經提示后能運用; c、只能運用一點點, d、不能運用3、對課堂作業,我完成的程度是( )a、獨立完成; b、討論后完成; c、只能完成小部分; d、不能完成